夏秋时节,唐河县广袤的田野上,一排排生机盎然的树苗正沿着纵横交错的生产路铺展开来。作为“中原粮仓”,唐河县在扛稳粮食安全重担的同时,创新推行林长制,将其深度融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出一条以林护田、以林促产的绿色发展新路。 科学植绿,筑牢生态屏障 郭滩镇项目区,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牛工手持GPS定位仪对新建林网进行复核。“这片地以前是风口,小麦成熟期常遭遇干热风。”他指着眼前一排排新栽的楸树说,“我们根据风向玫瑰图,设计了主副林带交错布局,预计三年后就能形成有效防护体系。” 在规划设计阶段,唐河县就组织林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综合运用GIS系统和实地勘测,科学规划林网布局。树种选择上坚持“适地适树”,优选楸树、青桐等乡土树种,既保证成活率,又提升生态效益。三年来,全县累计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286公里,栽植各类苗木26.3万株,初步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生态格局。 林长巡护,守护绿色生命线 “老李,这几棵楸树叶片发黄,得立即取样检测。”大河屯镇级林长文镇长在巡林时发现异常,马上联系林业技术人员。这样的巡林每周都要进行两次。 唐河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林长体系,设立县级林长27人、乡级林长56人、村级林长525人,实现林网管护全覆盖。每位林长都配有《巡林日志》,详细记录林木生长状况及处置措施。去年来,通过林长巡林及时发现并处置病虫害12起,挽救林木2000余株。 创新机制,凝聚管护合力 在东王集乡杨楼村,护林员老张正在给新栽的树木浇水。“这些树就像我的孩子一样,天天都要来看看。”作为村级护林队队长,他带领5名队员负责全村3.2公里林网的日常管护。 唐河县创新推行“林长+警长+护林员”管理模式,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同时通过承包管护、认养造林等方式,吸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林网建设。目前已有23家合作社、家庭农场参与林木管护,既解决了管护力量不足问题,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生态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夕阳西下,源潭镇种粮大户老王站在田埂上,望着整齐的林网感慨道:“这些树就像绿色卫士,今年我们这边小麦亩产比去年高出50多斤。” 农田林网的建设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在项目区粮食产量提高的同时,林木蓄积量逐年增加,预计10年后可间伐收益达3000万元。 唐河县林业局局长表示,下一步将深化林长制改革,推动林业与农业深度融合,继续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生态保障。 放眼唐河广袤田野,一条条绿色林带正与万亩良田交相辉映,绘就出一幅生态与粮食安全相得益彰的壮美画卷。(吕贤晓 张龑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