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 月 13 日,岐黄故里新密喜气洋洋,郑州仲景国医中等专业学校40年校庆暨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仲景国医教育分会、推拿分会学术年会庆典仪式在此隆重举行。来自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及仲景国医校友齐聚一堂,共同回顾学校 40 载砥砺前行的光辉历程,共话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创新的未来方向,为民间中医交流搭建起高水平合作平台。 国歌声中启庆典,致辞回望四十年办学历程 上午九点,庆典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正式拉开帷幕。致辞环节里,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代表、河南中医药大学代表、河南省中医药协会代表与仲景国医校领导先后登台,以热情洋溢的话语梳理学校 40 年发展脉络。 “40 年来,仲景国医始终坚守‘发仲景奥旨、育国医精英、仁者为医、服务人民’的宗旨,践行‘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有教无类、宽进严出’的校训。” 校领导在致辞中表示,从办学初期的艰辛探索到如今成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在教学改革、科研突破、临床实践等领域硕果累累,累计为行业输送数万名优秀中医药人才,不少毕业生已成长为基层医疗一线的骨干力量。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领导在致辞中,对仲景国医 40 年来为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民间中医药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根基,仲景国医 40 年深耕民间中医教育,为守护这一‘瑰宝’注入了鲜活力量。” 该领导强调,期待学校未来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民间中医药在传承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 文化展演显底蕴,千人 “八段锦” 诠释中医魂 庆典现场的校园文化展演,成为展现仲景国医精神内核的精彩篇章。全体师生以身体为笔、以行动为墨,将中医文化与校园精神融为一体:齐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欢迎之语,重申“发仲景奥旨、育国医精英”的初心;从“天地之中是中国,中原缘起有中医”的溯源,到“医圣之乡起仲景国医”的传承,层层递进勾勒出中医药文化的悠久脉络。 舞台上,《我的大中国》《岐黄之歌》《国医颂》的旋律悠扬,中医推拿手法展示、艾灸康复技能演示与之交错呼应,形成视听与技艺融合的独特场景。最令人动容的是千人共练“八段锦”的画面 —— 师生们动作整齐划一,展现出中医养生文化的灵动与力量;而仲景学子与“医圣张仲景”的“穿越对答”,则以创新形式对《伤寒论》辩证施治理念进行新诠释,让古老中医智慧焕发时代活力。整场展演既是仲景国医“一训三风”的生动写真,更彰显了学校“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壮大”的坚实足迹。 颁奖聘贤强学术,构建产学研用新体系 为表彰先进、壮大学术力量,庆典现场举行了教学学术成果颁奖仪式。经校庆组委会严格评选,来自医药行业、医疗机构、兄弟院校等领域的 200 名专家学者,因在中医临床、教学与研究领域的突出成果,被授予“国医卫士”荣誉称号,并受聘为仲景国医教育客座教授。校领导为获奖者一一颁发勋章与聘书,现场掌声雷动,标志着仲景国医学术论坛迎来新鲜血液,为后续学术研究注入更强动力。 此次活动还得到省内外致力于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爱心企业积极参与。企业代表与学校、协会达成共识,将共同构建“行业、企业、院校、协会”联动的中医产学研用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仲景学术与仲景国医教育真正立根铸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人类健康贡献中医智慧。”校企合作代表在现场表示。 学术年会续热潮,校友沙龙话传承 庆典仪式落幕後,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仲景国医教育分会、推拿分会学术年会随即开启,为期 2 天的学术交流活动迅速掀起热潮。多位业内权威专家围绕中医教育创新、推拿技术规范等核心主题作精彩报告:有的结合数十年临床经验,分享常见病症的中医创新治疗思路;有的聚焦推拿技术标准化,探讨如何提升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还有的针对新时代中医药人才需求,深入分析中医教育改革方向,为培养“懂传统、能创新、接地气”的中医药人才出谋划策。参会者认真聆听、踊跃提问,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思想碰撞不断。 校庆期间同步开展的校友沙龙与校史展览同样人气高涨。校友沙龙上,老中青三代仲景学子齐聚,回忆求学时光里的恩师教诲与同窗情谊,分享各自在基层医疗、中医科研、产业发展等领域的奋斗经历,并围绕“如何助力母校更好发展”“怎样推动民间中医传承”等话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校史展览区则通过珍贵老照片、早期办学文献、中医教学实物等展品,生动还原了仲景国医 40 年从起步到壮大的发展变迁,让参观者深刻感受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坚守中医初心”的传承精神。 校庆落幕启新程,共绘中医药发展新蓝图 此次仲景国医 40 年校庆暨学术年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学校 40 年办学成果的全面总结,更搭建了一个“连接八方贤达、汇聚四海同仁”的中医药交流合作平台。正如河南中医药大学代表在致辞中所言:“仲景国医 40 年的发展,是中国民间中医药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此次活动的举办,将进一步推动民间中医药资源整合、学术互鉴,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展望未来,仲景国医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以 40 周年校庆为新起点,继续深耕民间中医教育,加强与行业、企业、协会的合作,推动学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为培养更多优秀中医药人才、守护人民健康、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中医药事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李新民 王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