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现代化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然趋势。2025年10月11日下午,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问学前沿”系列讲座荣幸邀请到河南中医药大学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研究院执行院长、河南省高层次人才(C类)冯书营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围绕“中医药现代化”这一核心主题,与院内医务工作者展开深度交流,共探中医药创新发展之路。 作为中医药现代化领域的资深专家,冯书营教授建树颇丰,不仅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还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2项,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价值达6.8亿元,展现出深厚的学术积淀与突出的产学研融合能力,为中医药从“理论”走向“应用”树立典范。 讲座中,冯书营教授系统阐释了中医药现代化的内涵。他指出,中医药现代化并非“摒弃传统”,而是要在坚守中医药辨证施治、整体观念等特色优势的基础上,主动融合现代医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多学科前沿技术,推动中医理论的科学化阐释、诊疗手段的规范化升级、中药研发的精准化突破,最终实现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其根本目标,是通过现代科技赋能,进一步提升中医药临床疗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让中医药在全球健康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为让理论内容更易理解,冯书营教授还结合具体案例,生动展示了中医药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从微藻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提取中的创新应用,到中药益生菌发酵技术对药效的增效作用,再到纳米材料助力中药纳米化、提升药物靶向性等前沿方向,这些技术已在慢性疾病诊疗、功能性食品研发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可落地、可推广的技术支撑。他强调,正如青蒿素的提取荣获诺贝尔奖所印证,以科学方法验证并提升中医药疗效,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讲座后,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大肠肛门病医院、河南省中医消化病医院院长巩跃生教授对冯书营教授今天的讲座给予高度评价:“冯书营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药现代化领域的专家、学者、探索者、实践者,为中医药科技转化、祖国医学科研、学术、教学、实践、理论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冯书营教授讲座内容,在坚持中医辩证施治、整体理论体系、特色技术的基础上守正创新,加快中医药现代医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多学科前沿技术步伐,强化中医药科研转化,为聚焦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做出贡献。” 整场讲座内容丰富、干货满满,不仅为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医务工作者带来了中医药领域的最新动态、创新理念,更打开了“传统肛肠诊疗与现代中医药技术融合”的新思路,为医院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及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未来,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将继续以“问学前沿”系列讲座为平台,持续邀请行业专家传经送宝,坚守中医药传承创新初心,积极融入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浪潮,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科研水平,为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守护人民肛肠健康贡献更多力量。(李新民 张安民 张琪昕 梁志平 樊英歌 李姝璇) 相关链接:冯书营教授简介 冯书营,男,1978年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硕)导,博士后导师,现为河南中医药大学仲景骨干学者。目前担任河南省中医药特医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中医药特医食品重点交叉学科负责人、河南省药食同源中药技术工程中心副主任、河南省特医食品研究院院长、郑州市中医药特医食品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南中医药大学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研究院执行院长等职。获得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河南省高层次人才(C类)、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市级优秀科技杰出人才等称号;任河南省细胞生物学会肿瘤细胞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联中药(天然药物)发酵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功能性食品和特医食品开发、中药纳米化及益生菌发酵增效、微藻基因编辑及应用、蜂产品医学转化应用等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6项、横向合作项目21项,累计研究经费突破3000万元,科研成果转化达到6.8亿元。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收录9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1项;科技鉴定成果及奖项16项,主编、副主编著作、教材13部。培养博士后5人、博士2人、硕士生26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