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合商报社主管

搜索
乡村振兴科技网 首页 平顶山 查看内容

鹰城三宝斋:藏着一场与美的久别重逢

2025-10-23 21:16| 查看: 5492| 评论: 0|来自: 乡村振兴科技网

       平顶山东建材奇石市场的喧嚣里,总有一缕墨香、一抹石韵、一片瓷润,引着寻美的人走向一隅——那是袁亚杰的“三宝斋”,更是用热爱垒起的艺术秘境,是他与奇石、字画、瓷器相守半生的温柔约定。
 
       初见袁亚杰谈松花石,总疑心他眼里盛着星光。那光芒的源头,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东北军营的风里:彼时他是驾着汽车穿梭林海的兵,偶然与一方松花石相遇,温润质地裹着奇特造型,绚丽色彩缠着精美纹路,像自然偷偷递来的信物,瞬间便让他跌进了这场与石的缘分里。谁能不爱这样的“国宝”?它是康熙亲赐的名号,是大清御砚的原料,能制砚、能雕刻、能赏玩,连如今的松花砚,都曾作为国礼远渡重洋——这份“皇家血脉”与天然灵秀,本就该让人念念不忘。

       退伍后的重逢,更像一场命中注定。战友手中把玩的松花石,哪怕价格不菲,也瞬间点燃了他心底未熄的火。从零星收藏到“以石养石”的念头萌发,三宝斋的大门缓缓推开,他也从此踏上了与艺术共生的路。走进斋内,才算懂了“宝藏”二字:墙上的字画是会说话的——传统山水里飘着古意的烟霞,现代抽象画里跳着鲜活的生命力,每一笔都是创作者的心血,经他的手轻轻挂起,便在这方寸空间里有了新的呼吸。案上的瓷器是跨时空的信使——青花瓷素净如江南烟雨,粉彩瓷艳丽似春日繁花,器型里藏着朝代的风骨,纹饰间写着岁月的故事。他总说这些藏品是“老朋友”,于是细细擦拭每道纹路,耐心讲每段过往,让来访者的目光,能顺着他的话语,触到藏品背后的温度。

       有人说,去三宝斋不是“买东西”,是“赴一场艺术的约”。这话藏着多少认可,只有袁亚杰懂。面对资深藏家,他能聊奇石成因、字画流派、瓷器年代,专业里满是真诚;接待新手,他会放缓语速,把专业术语化成通俗的美,驱散陌生人的拘谨。多少人带着好奇而来,最后揣着心仪的藏品、伴着交心的情谊离开——他守着“诚信”与“专业”,让买卖成了美的传递,让交易成了知己的相逢。

       可他的梦从不止于这一方斋馆。中国观赏石协会会员、平顶山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的身份,是责任,更是他播撒美的纽带。组织同行交流,把收藏经验倾囊相授;参与公益活动,让奇石、字画、瓷器走出斋馆,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八年时光,上千方奇石从这里流转,上百种奇石仍在这里静立——鲁山肉石的憨态、牡丹石的华贵、灵璧石的清越……每一方都藏着他的心血,也让平顶山的文化底色,多了抹艺术的厚重。

       如今的袁亚杰,依旧守着三宝斋,守着他的艺术梦。晨光里,他擦拭着松花石的纹路;暮色中,他端详着字画的墨痕。他以石为友,以画为伴,以瓷为媒,把半生热爱都装进了这方寸天地。在鹰城的烟火里,三宝斋像一盏暖灯,照亮着小众的收藏文化,也温暖着每个奔赴这场“艺术约”的人——原来真正的热爱,从不是一时兴起,是日复一日的坚守,是让美在时光里,慢慢开出花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