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阵阵,锣鼓喧天,千年古镇,人山人海。3月16日,在万民欢腾的热闹气氛中,2024年度“张骞庙会”在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封侯地——河南省方城县博望镇“张骞祠”附近隆重举行。作为博望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从四面八方云集于此的各地商贾如云,每日参会民众万人左右。
西汉时期,张骞受汉武帝派遣,两度出使西域,历尽干辛万苦,沟通华夏民族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引回了番茄、石榴、木需等农作物种子,把中原地区的冶铁、造纸、丝绸纺织等先进技术传到了西方。之后,又利用熟记于心的行军路线,随大将军卫青征伐匈奴、大获全胜。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称张骞为华夏民族走出国门“第一人”。汉武帝感张骞功高盖世,取“博得众望”之意,封张骞为“博望侯”,博望由此得名。 从张骞封侯于博望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正因为博望被封为“侯国”,当地的建设、发展才进入了“空前”和“鼎盛”时期。到了诸葛亮初出茅庐火烧曹军的三国时期,博望古城已发展为“45里博望屯”的宏大规模。据史料纪载,博望在汉代曾置县300多年,更佐证着“博望国”兴盛的攸久历史。致于后期被“火烧”后博望城瓦砾遍地,走向衰败,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博望古城仍不失往日风彩。后人评价说:“博望古城因诸葛亮而闻名天下,也因诸葛亮用计而毁于一旦。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于博望而言,这种说法一点也不算过分。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古老的博望是“成名于张骞封侯,闻名于诸葛用计。”后人感张骞功德无量,投巨资在博望老街建成张骞祠堂一座,塑张骞巨幅塑像。千百年来,人们生生不息地前来焚香、祈祷,遥记永远的哀思,而且将每年的农历2月19日(近年来又提前到2月初,并把5天的会期延长到15天)定为张骞祠庙会日,期间,不但博望附近的群众前来焚香祭拜、游乐散心、从事物资交流,而且从方城至南阳百里之遥的民众蜂拥而致,或经商、或观景、或游乐,热闹非凡,成为当地最大的新春庙会。 近年来,博望镇围绕乡村振兴大目标,巧作“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大文章,建汉文化街、改汉建筑凤格、修张骞路,把宣传和传承博望古文化、推进古镇的旅游业发展当作庙会的主题,一方面在镇区设置宣传板面,对博望的古香古味、古迹古历史、先祖张骞的伟大功绩大力宣传,而且对参加庙会文艺活动的秧歌队、歌舞队、舞龙舞狮团、唢呐演奏团、戏曲演出等团队提前培训,提前排练,融入宣传博望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小节目,让人民群众在赶春会、游春景、看大戏的过程中,受到先进文化的教育。 据悉,今年的博望张骞祠庙会较往年格外热闹,每天的赶会人数超过万人。人们在进行物质文化交流、游乐散心的同时,缅怀先祖张骞的丰功伟绩,更增强了对共产党的热爱,对社会主义新生活的向往。(李善喜 李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