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记者走进地处河南省方城县博望镇司洼村的优质烟示范区,放眼田畴,阡陌纵横,竖看成垄、横看成畦,“黄金叶”映衬着烟农的张张笑脸。“天旱长好烟,金叶铺满田,浇上助长水,润育丰收田。”烈日下,顺口成诗的大学生烟农张斌斌一边浇水一边说“诗”。陪同记者采访的村党支部书记董保良说:“小斌这孩很有志气,他动员父亲与人合伙承包烟田330亩,计划用收入的钱买房买车娶媳妇哩……”
回望绿油油的的烟田里,烟农张旺福(张斌斌之父)正带着几名雇工给烟叶整枝打杈。“烟叶已进入旺盛生长期,一个多月就炕烟了,利用烘烤新技术,满炕都是黄金叶,大把票子顺手流,到时候人人都眼气,明年咱都种烟吧!”雇工彭二婶逗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为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收、农民致富、集体经济增强、农村生态增值,闯出一条产业发展与富民增收的双赢之路。博望镇响应县里号召,主动谋划,积极作为,有效整合农村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资源要素,力求大力发展烟叶产业,用“金叶子”装满群众的“钱袋子””。 一片黄金叶,托起大产业。该镇走出的第一步棋是整合土地资源 破解发展瓶颈。在确定发展烟叶特色产业过程中,出台了土地深耕、统一流转、标准招商、奖补结合、技术配套,运用烟薯套种降低风险、增加效益等系列措施,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将朱庄、司洼、王岗、刘庄、等村的1400余亩土地集中流转,实现烟叶规模化种植。 博望镇走出的第二步棋是聚合发展要素 厚植产业基础。注重以土地资源整合为引领,带动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聚合,系统构建优质烟生产产业链。2022年以来,博望镇在专家、技术人员指导下,坚持以高质量培育优质烟叶为切入点,实施差异化配套政策,持续培优建强种植队伍。一方面,充分发挥返乡大学生和回乡务工经商人员运用新技术快,有资金保障的潜在优势,以其示范带动作用承包烟叶生产,带动周边村民到基地务工。另一方面,落实省里提出的“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农民培训计划,将烟农、粮农全面纳入“新农人”队伍培育体系,积极与技术人员、种烟大户等交流学习,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减少病害、提升品质,有力补齐农户资金、技术、管理短板。 第三步,融合体制机制 ,扩大农田配套,力促产业富民。为促进烟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博望镇确立了“项目向烟区转移,资金向烟区倾斜,精力向烟区集中”的基本思路,从2021年开始,引进乡村振兴项目,为朱庄、司洼、王岗、刘庄等村修水泥路17.8公里,打配机电井19眼,架设高低压线路6200米,增设配电变压器5台。还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以各村专业合作社为带动,出台“税收返村、配套归村、补贴给村”、特色产业发展奖励补贴等利好政策。村集体在获得烟税返还增加积累的基础上,拿出一部分为种烟大户免费深耕,统一供种,统一育苗,统一供给对口农药,统一建炕烘烤等,鼓励更多的村民发展烟叶等特色农业种植,共享发展红利。群众在流转土地获取地租收入的同时,还可以在烟地直接务工增加就业收入。 三步妙棋兴产业,一片金叶筑富路。博望镇烟区不少群众说:种啥能挣钱?咱听政府的,有政府撑腰事事能办成。“俺村十多年前就种烟,16年左右为啥不敢种了,主要原因怕政策变,怕没人撑腰,现在好了,三个(植烟)大村支书都带头包烟地,党委书记常到烟地作指导,俺农民种烟就有底气,明年我打算种个百十亩,争取也发烟叶财。”刘庄村农民刘宏阳刚一说完,在场的丁大嫂接了过去:“俺这些妇女们想打工出不去,现在就近到烟田干活,一天能挣100多,家也顾了,钱也挣了,真是一举两得!”(李善喜 李 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