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方城县拐河镇全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初显。尤其是2024年,全面发力,成效显著,全面推行“信用建设+志愿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德治、法治、自治”融合互促的乡村治理格局,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保证。 一、抓信用建设制度化,让乡村和谐有序 为切实解决乡村治理中法律管不到、道德管不住的共性难题,拐河镇建立健全社会信用档案,对邻里互助、好人好事、矛盾纠纷化解等项行为给予信用加分,对不文明、不道德等项行为给予扣分。根据信用积分,配套一系列奖惩措施。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大力推广宛信分,对积分等级高的个人给予免费游景区、免费乘公交、贷款免担保等项信用激励。 二、抓志愿服务制度化,让乡村充满活力 围绕将“个人规范”放大到“共建共治共享”,拐河镇把志愿服务纳入个人信用赋分,由党委政府牵头成立志愿服务管理平台,发布活动项目,累计参与个小时就能加分。乡村志愿者迅速发展,基本村村都有志愿队、户户都有志愿者,每月开展活动多场次。通过发动志愿者,并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合,引导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通过充分发动志愿者,开展乡村清违章建筑和乱搭乱建、清废弃宅基地清电线电缆、清广告标语“四清”整治,仅个月基本完成,后续的长效管护也由志愿者和群众共同参与。 三、主要成效 全面推行“信用建设+志愿服务”模式,拐河镇社会文明程度、党群干群关系群众满意度都有了很大提高,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越来越健全,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社会和谐程度大幅提升。通过信用公示榜、志愿服务队,群众交流更密切,共同千正能量的事情。全镇社会矛盾纠纷减少,乡村不文明行出现率为明显下降。 二是村级班子威信大幅提升。镇信用建设、环境整治、暖心食堂等各项工作,全部是乡村党员干部带头干、带领干,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了村级班子为民服务的形象,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是人的精神境界大幅提升。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和典型带动,把乡村治理从制度约束上升到精神层面,有了更持久的生命力。特别是通过文明实践和理论宣讲,增强了群众对新思想的理解和认同,很多工作一改过去镇街和村居主导推动的局面,让群众唱起了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