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 择一事,终一生。 这是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豫匠代表人物、首届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禹州市神垕镇刘家钧窑艺术总监刘建军献身钧瓷事业的真实写照! 在钧瓷艺术的璀璨星空中,刘建军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1952年,他出生于钧瓷艺术发祥地——神垕镇的一个钧瓷世家,自幼便与钧瓷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启了一段长达近六十年的钧瓷艺术之旅。 刘建军的艺术生涯,是一部不断学习与成长的奋斗史。1967年,他在神垕建设学校初中毕业后,于次年投身钧瓷事业,进入禹州市钧瓷二厂实验室工作。在那里,他开始接触钧瓷制作的各个环节,为日后的技艺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他不断进修学习,先后参加全国中小厂厂长培训、在湖南陶瓷刊授学校学习陶瓷工艺,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工作中,他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步晋升,担任技术科科长、副厂长等职务,1991年更是肩负起钧瓷一厂厂长兼党委书记的重任。1992年,刘建军毅然辞职,与弟弟刘志军共创“建军钧窑”,后更名为“刘家钧窑”,开启了他钧瓷艺术创作的新篇章。 在近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刘建军在钧瓷制作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他系统地学习了陶瓷工艺专业理论及美学知识,并通过刻苦钻研实践,全面掌握了钧陶瓷造型设计与创作理念、钧陶瓷泥、釉料配方的研制及烧成等综合性技艺。他编写了5万余字的《陶瓷问答》,创造了“钧瓷五字烧窑法”,设计创作钧陶瓷作品300余种,研制各种艺术釉150余种,先后主持重大科研项目10项、专业改造项目8项,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著有《刘建军作品集》。其作品多次获得省级及国家级大奖,部分作品被有关博物馆收藏,深受国内外专家及收藏爱好者的好评。1984年,他设计制作的双龙尊、胆瓶被外交部礼品司选定为国家领导人出访礼品,这无疑是对他钧瓷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 刘建军的作品风格独特,既重视吸取陶瓷传统艺术的精华,又注重民族文化的真谛,并着重从美学形态融入创作,不断追求个人新的感受和意境。他的作品既有传统的意蕴,又充满了浓郁的钧瓷风采,富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特色,闪烁着传统钧瓷作品风采,洋溢着一股清新、自然的气息,使人领略到一种恬静的美、一种不可言传的精神与品质特性。他将现代审美与传统技艺融汇在一起,充分发挥钧瓷的材质、工艺、独有艺术语言,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精品。 他创烧的“天玄釉”,既是刘建军艺术生涯的得意之作,也是钧瓷界的一次创新尝试,更是钧瓷发展的一个新突破。该釉色打破了传统钧瓷釉色的局限,为钧瓷艺术增添了全新的表现力与艺术魅力,从某种意义而言,“天玄釉”也是对钧瓷艺术的一种延续和丰富,为我国陶瓷工艺、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景德镇陶瓷大学原校长宁钢评价刘建军时说:“刘建军的创新始终以传统为根基,擅于向传统发问,勇于突破传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他创造性地融合了钧、汝、官、哥四大名窑的制瓷技艺,为现代钧窑瓷艺的发展提供了突破点。” 除了在艺术创作上的卓越成就,刘建军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为钧瓷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1990年,他应邀赴日本进行友好访问及学术交流,将钧瓷文化带到了国际舞台。1996年,他参加在香港举办的中国钧瓷(香港)国际研讨会,其作品在大公报、星岛报作了详细报道,进一步扩大了钧瓷的国际影响力。此后,他的作品多次在国际展览中亮相:1997年在日本联展、1999年其设计的作品被选登在中国钧瓷邮票的纪念票和原地封上。他还多次担任重要展览和评选活动的专家评委及委员:2001年在“中国宋代五大名窑真品仿品展”中被聘任为专家委员会委员、2004 - 2007年在中国钧瓷精品展评会中被聘为专家评委等,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为钧瓷艺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刘建军的钧瓷艺术成就,不仅为他个人赢得了无数荣誉,也为神垕镇的钧瓷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喜爱钧瓷艺术,神垕镇的钧瓷产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如今,神垕镇已成为中国钧瓷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产业基地,全镇拥有众多钧陶瓷企业,年产钧瓷数量可观,钧瓷文化旅游也成为当地的重要产业之一。刘建军作为钧瓷艺术的传承者和创新者,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钧瓷艺人不断追求卓越,为钧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刘建军将继续在钧瓷艺术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钧瓷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他的钧瓷艺术传奇,也将继续在神垕镇的窑火中延续,成为中国陶瓷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