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关健是产业振兴。近年来,河南省方城县博望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压实党建职责。由党员牵头,组建互惠互利型“产业互助工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扎实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闯出了走向共富目标的新路子。 金秋时节,在该镇皮庄村的“振兴路”两旁,一望无际的日光温棚构成了银白的世界。此刻,该村党支部成员带领20多名农民正搭建温室大棚,有的整地犁地,有的扎制钢架,有的拉运土肥,一派繁忙景象。 “去年秋天,俺村在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引进乡村振兴项目资金85万元,统一流转连片土地,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建棚模式,集体建成温棚后招标承包,共建钢骨架四膜覆盖的冬膜式温室大棚36座,包给35户经营,采取春种蕃茄、秋种黄瓜,黄瓜收获后赶种一季菠菜或面条菜等,都获得了亩收入3至4万多元的高效益。村集体经济也增加了收入。”党支部书记刘荣军说:“看到承包户种温棚蔬菜获得了高效益,乡邻们热情可高了,你看,哪边有五六户都在运土粪、备物料,建大棚哩”。 运粪犁地、拉钢管、焊支架、埋水管、撑薄膜。这场景也同时展现在博望镇小罗庄、向庄、周庄等七个村的温棚蔬菜园区里。“俺村原有温室大棚82座,第三茬种植的良种黄瓜还在采摘,今年市场行情好,每亩收入4万多块(钱)。不少群众眼馋地说,刘书记,今年俺也想建温棚挣大钱,就是不懂技术要领,你得帮帮俺。”于是,小罗庄村党支部书记刘荣凤就让掌握技术的11名党员与群众结成“产业互助工坊”,在能人党员的手把手指导下,买物购料筹建大棚。“共同致富是党中央提出的奋斗目标,还有七八户想建大棚缺乏资金,村党支部主动出面联系贷款,预计明年能发展到180座”,俺村群众走向共同致富的步伐更快了。”刘荣凤对今后的发展充满希望。 博望镇是河南省首批“一村一品示范镇”,温棚蔬菜、有机黄金梨、张骞葡萄、精品月季等四大特色产业迅猛发展。面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村与村、户与户之间不平衡问题,镇党委、政府把党建引领抓在手上,挺在肩上,要求51个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党员中的产业能人、技术高手发动起来,与无项目户结成“产业互助工坊”,在先富带后富、同走产业振兴路过程中,搭起了“红色桥梁”。(李善喜 李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