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基层应对突发汛情的处置能力,近日,南阳市卧龙区 19 个乡镇街道陆续开展防汛抢险与紧急避险演练。卧龙区应急管理局同步组织综合应急救援队,携带无人机、单兵救援装备、布控球等设备,深入梅溪街道、石桥镇等演练现场,通过设备实时回传的现场画面,让指挥中心能够实时掌握一线动态。 在石桥镇防汛演练中,面对模拟的白河漫堤、管涌险情及群众转移场景,区综合应急救援队第一时间架设布控球设备用高清摄像头迅速捕捉到夏村群众疏散的全貌:铜锣声中,村民们匆忙出门;抢险队员搀扶着老弱病残向安置点转移;工作人员在确认空户后张贴封条…… 这些细节都通过无线通讯网络稳定回传至区应急指挥中心。与此同时,无人机升空巡航,将白河沿岸堤坝抢险的宏观场景实时传送回来;单兵救援装备则聚焦于救援队员装袋筑堤、橡皮艇解救 “孤岛被困人员” 的特写画面。三类设备形成 “空中 + 地面 + 定点” 的立体拍摄网络,让坐镇指挥部的领导通过大屏,能直观清晰地看到各个环节的进展。 梅溪街道的模拟紧急疏散演练中,画面回传同样高效。单兵装备跟随疏散队伍移动拍摄,将群众避险安置的实时画面同步回传;布控球固定在核心区域,持续传输现场整体调度情况;无人机从高空俯拍人流疏散路径。三者回传的数据融合后,指挥部大屏上清晰呈现出各疏散点的人员密度、行进速度及安置秩序,为领导判断现场态势、下达调度指令提供了“看得见、看得清”的直观依据。 此次演练中,无人机、单兵救援装备、布控球构成的移动视频采集与传输体系,实现了现场画面、实时音频的回传,确保指挥中心领导“足不出户”就能全面掌握一线实况,显著提升了远程指挥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卧龙区应急管理局表示,将进一步强化设备应用与技术优化,补齐短板,让应急通讯装备在关键时刻更好地发挥 “千里眼、顺风耳” 作用,为应急处置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撑。(刘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