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好地适应当前人民调解工作需求,将“枫桥经验”在当地“落地生根”,宝丰县肖旗乡人民调解委员会创新调解工作方式方法,在乡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了“人民调解点将台”,方便快捷化解百姓“疙瘩事儿”,解开群众“烦心事儿”,捋顺居民心气儿,促进辖区内社会和谐稳定。肖旗乡人民调解委员“人民调解点将台”公示优秀调解员信息,群众可以在“点将台”自行选择调解员为自己进行调解服务,并协商具体调处时间和形式,赋予当事人主动权、提升当事人认同感,确保调解对接案件稳定性和不反流。实现调解选择人性化,肖旗司法所建立了品牌调解室,有专职调解员对群众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调解,提供法律咨询、情感疏导,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做到沟通服务人性化,纠纷化解具体化。 今年5月,三里营村村民孙某与同村崔某发生纠纷,因孙某经常倒垃圾时,不经意间把垃圾掉在路道里,崔某多次对此事进行交涉无果,最终发生争执,引发吵架,自发生矛盾后就一直不好,经常有小摩擦,村民孙某便来到肖旗司法所通过“人民调解点将台”的方式点了调解员朱莹莹解决该纠纷,朱莹莹便找两家人进行谈话,了解了两家人的要求与想法,引导两家需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去理解对方的态度。并依据相关规定做出解释,分析了有关法律关系和利害后果,就问题的解决进行协商,充分尊重两家人的意见。经过多次调解,孙某也注意了自己的行为,了解到事情应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崔某也表示邻里之间要多谦让,远亲不如近邻,双方没有在为此事发生矛盾,至此这起邻里纠纷完美化解,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目前,肖旗乡人民调解委员会机构健全,人员充实,作用发挥成效明显。今年以来,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6件,调解成功36件,调解成功率达100%,未出现因调解不及时、不妥当导致的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肖旗乡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大量实践总结出了“四巧”人民调解工作法并将此经验在全县推广。 巧说理,广普法,降低矛盾纠纷的发生率。大力宣传人民调解工作“零成本、效率高、灵活、便捷”等优势特点,同时结合典型案例和“身边事”释理说法,增强群众法治意识。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等,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巧换位、融于情,消除隔阂化解矛盾纠纷。对一般性纠纷肖旗乡调解委员会坚持先讲法、后说理,让纠纷当事人对照法律法规、政策进行自我调整,待时机成熟后及时调解;对婚姻家庭、邻里等纠纷,要求调解员善于换位思考,耐心引导当事人互相谅解,定纷止争;对多次调解不能奏效的纠纷,运用法律武器引导当事人走诉讼渠道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再教育,最终使纠纷得到有效调解。 巧协调、多联动,调处复杂疑难纠纷。对复杂疑难纠纷,肖旗乡调解委员会深入摸底、分析讨论,邀请当事人亲属、邻居等关系密切的其他人员共同开展调解工作,积极疏导当事人情绪、着力解决纠纷症结,必要时启动“五调联动”机制进行调处,实现联动化解双方当事人矛盾问题。 巧回访、暖民心,巩固矛盾纠纷调处实效。矛盾纠纷调处后,肖旗乡调解委员会及时对双方当事人跟踪回访,了解调解协议履行情况和化解情况,做好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并做好回访记录;对可能引发的新矛盾、新问题或者易“民转刑”的,做到了早发现、早处置、早预防,真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宝丰县司法局始终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平安建设工作重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抓源头、破难题、重善治,将工作触角扎根群众之中,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长效机制,按照“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抓小抓早抓苗头。根据农村不同时节矛盾纠纷发生的特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各乡(镇)人民调解员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紧紧抓住疑难复杂纠纷有效化解不放松,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目标。用坚实脚步丈量民情民意,为“三零”平安创建贡献司法行政力量。(韩鹏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