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乡邻们见我种菜种出了高效益,也想建温棚,我就指导他们买回物料,手把手教他们搭棚育苗……。如今种地没技术不行,我要用掌握的模式化生产技术带领更多群众致富”。暮秋季节,方城县博望镇小罗庄村温棚蔬菜基地里一派繁忙,大毕业返乡的刘朝辉忙里抽空,照例到裴兆军、王小英家刚建的温棚里指导一遍,才放心地离去。
博望镇坚持党建引领,充分挖掘省级特色产业示范镇优势,确立“1+2+N”(1个科技能人培养2个以上科技二传手,通过技术扩散到多家农户。)产业融合发展计划,立足黄金梨、温棚蔬菜、月季、葡萄产业优势,以“能人”党员、返乡大学生为科技“先遣军”,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等手段,持续加大对高素质农民的重点培养力度,造就出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土专家”、“田秀才”、农民经理人等。在这批高素质农民的传导下,产业发展捺下快进键,主导产业科技含量逐步提高。其中,黄金梨种植达到2.3万亩、亩均年收入达2万多元;温棚蔬菜发展到2300多棚,每亩最高收入突破5万元;良种葡萄扩展到19个村,总面积近万亩,亩均年收3万多元;700多亩月季带动5000多户致富。 在高素质农民培养中,博望镇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及粮食作物布局,有的放矢聘请省、市、县专家教授讲课,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专业技术授课、田间课堂、现场展示等多种形式,灵活多样地培训农民。同时,注重发挥经历过函授、面授培训,并在实践中积累实践经验的“土专家”、“田秀才”多的优势,鼓励他们以师带徒、以技术帮乡邻、上项目、促进优势产业上档升级。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员帮带活动,引导高素质农民逐梦田野带民富,使该镇广大农民大受其益。以温棚蔬菜产业为例,入秋以来,该镇结合争创“产业兴旺星”,号召各村依托优势填补产业空白点,号召党员能人、“土专家”每人帮带三至五户发展温棚种菜、良种葡萄、花卉月季等。仅小罗庄、尚庄、周庄、张洼等7个村又新建标准化温棚106个,另有5个行政村加入了温棚种菜行列。沙山、李良庄、枣园等21个村发展葡萄等2800多亩。 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共享共富”是千家万户的期盼。在黄金梨产业上,该镇前荒、汪庄、刘庄、王岗、东风等村党支部都瞄准秋冬季节最佳时期,把郑海鸥、毛保旭、徐明辉 、曾现伟、毛保增等高素质农民组织起来,开展以拉长产业链,传播新技术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攻关传导活动,前荒、东风村的黄金梨深加工车间里探求最佳方案、研讨技术的“土专家”们忙个不停。在田间地头、常可看到传技术、搞咨询的身影。(李善喜 李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