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合商报社主管

搜索
乡村振兴科技网 首页 平顶山 查看内容

绿田搭台 乡村“唱”戏 ——“农业+”正在叶县演绎精彩的乡村振兴节目

2024-1-7 15:27| 查看: 8973| 评论: 0|来自: 原创

 
  1月7日,站在叶县仙台镇境内的3万多亩的高标准示范区观景台上,平坦的麦田一望无际,立在田里的红色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巨幅标语,在“绿海”里显得格外醒目;农田里的水车,远处麦田畔那一排排土色墙壁房屋的村庄,与绿色的巨幅绿毯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油画,让人心头自然弥漫起浓浓的乡愁……
  “在叶县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就是以广袤农田“搭”台,让和美乡村‘唱’戏,巧借‘农业+’演绎多彩的乡村振兴节目。”镇长李帆说。
  高标准农田成为网红“打卡”舞台
  观景台是2018年叶县农业农村局打造标准准农田示范区时建造的。叶县是农业大县,占全市粮食生产量的三分之一,肩扛着全市粮食安全的重任。
  为确保粮食稳产高产,叶县强力助推高标准农田工作,位于仙台镇境内的3万多亩高标准农田是最靓丽的一笔。该县克服重重困难,将此地打造成为了全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既完善必要的农田水利设施,让土地平整连片成方实现旱能浇涝能排,还设立了农业智慧物联网中心,安排了农业气象站,设置了水肥一体机,布局自走式喷灌机,实现鼠标一点就能浇地施肥,在屏幕上就能动态监控虫情病情……他们还修建了沟渠,引进清清的澧河水,安装了水车,阡陌纵横的田间道路修成了彩虹路,两旁点缀上了不同的景观树……
  于是,青黄交替的田间色彩,或红或黄的枝头果实,伴着不同节奏的风,吸引了各地的人前来。“最多的时候,能达上万人。”李帆回忆道。多路网红也不错过这一抓人眼球的时机,以绿浪作幕,用人流为景,搞起了一场场的直播。尤其夏天来此消夜纳凉赏景的一簇簇人,也吸引来众多卖小吃的,让此地自觉形成了夜市……
  于是,抖音、快手等平台上,不时有叶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影像,这又把更多更远的人吸引了过来。
  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成为了网红们的打卡舞台。
  不同文化“描摹”,让村庄弥漫乡愁保留农家味道
  虽然到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人流量可观,然而,这流量只是如泄闸的水流,快速来了又快速退去,难以长时间停驻。“久而久之,人们也会缺乏新鲜感从而导致流量下降。”李帆说。
  这一现象自然也引起了叶县各级领导的重视,叶县县委书记徐延杰及时制定了在此发展农业公园打造A级景区的发展规划,县长文晓凡也多次就该项工作规划进行调研,主抓该项工作的叶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郭志刚也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确定了保留农家味道、保留乡愁的打造格调。
  他们将村庄墙壁统一粉刷为土色,与农田浑为一体。
  建造了农业沉浸式农业+教育培训中心,通过动漫形式了解种子发育生长的过程,建成了叶县百谷产品馆。
  引流量‘进’村,“挽留”住旅客的脚步。3万多亩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涉及全镇十几个村庄。仙台镇采取以点代面梯次进展的方式,尝试引流入村。
  他们以观景台为中心,将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里再划出4000多亩作为核心区。自东向西涉及西马庄、大李庄、吴智庄和西董庄。
  他们也按照这一顺序进行渐次重点打造。
  一村一景正是目前和美乡村的一项内容。在持续的人居环境整治中,上述4个村庄已经初具各自的特色。
  “我们本着不搞大拆大建的工作原则,在各村独有的特色上进行‘描摹’,使其个性色彩更加突出。”李帆说。
  西马庄村有画虎、做炭粉彩画的传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户家庭一度月收入过千元。于是,在该村设立了乡村记忆馆、农耕长廊、画室,在农业沉浸式农业+教育培训中心设立了粮蔬示范园区。
  大李庄村借助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将村内的坑塘进行治理,通过叶县水系连通工程,将引进田间沟渠的澧河水引进了村,形成了70多亩的清水塘和桃花岛。于是,桃花灼灼时节,节假闲暇日子,来赏花、垂钓的人们络绎不绝;该村也建起了麦田艺术馆、麦田特产馆等4个特色馆,9间房屋也被打造成了民宿。
  每月的农历十六,是吴哲庄村孝心饺子宴的日子,50多名70岁以上的老人被请到一起,身穿红装的志愿者为老人们包饺子。3年多来,孝心饺子宴闻名遐迩,徐延杰等县领导也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给老人包饺子拉家常。由此,该村先后争取来了600多万元的项目,整荒沟拓道路建下水道……村庄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涌现出了支持村庄建设的众多孝贤。该村大打孝贤文化,荒坑治出的空地被打造成孝贤共享菜园,分批奖励给孝贤们免费耕种。该村乡村大食堂也基本建成,为孝心饺子宴提供常态化的场所。
西董庄村的道路建设也拉开了序幕。
  “同样土色墙壁的村庄,同样干净通畅的村容,通过不同场馆的设置和文化装扮,让游人感受到各具特色的文化气息。”李帆说。
  引流量“进”村,破解平原乡镇发展文旅产业难题
  前不久,信阳一家教育研学公司人员来到高标准农田核心区“踩线”。“这将是我们地方获得的第一桶金。”李帆说。
  原来,该公司带领信阳市的学生来我市搞产学研工作,要将此作为停留的一站。“农业+”沉浸式,让学生们来此看农作物生长过程,到蔬菜园体会劳动等,还可以到艺术馆搞编织、绘画。“正考虑每人收取他们多少的费用。”李帆说。
  “引流量入村,就是将此变成群众致富的能量,破解平原乡镇发展文旅产业难题。”李帆说。
  仙台镇有51个建制村,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平原乡镇,缺乏山水文旅资源,又不能搞大规模的特色种植。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引来的人流让他们眼前突然一亮,A级农业公园规划为他们平原乡镇发展文旅产业破了题。
  上述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及各村子内投建的大小设施,多由政府出资兴建,就是为了借助农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致富。产业是需要回报的,靠社会资本来激活。然而,这些设 施活起来,首先要保持健康的运转,就需要用一笔的维持费用,必须靠经营才能可持续。
  该镇在投建的过程中陆续开始了尝试。
  沉浸式农业+教育培训中心位于高标准农田核心区最东侧,紧邻其旁边的,则是西马庄村打造的粮蔬示范园,内疫豌豆苗、花生、大豆等十几个作物区。近水楼台,该镇的一批批中小学生就来到这里劳动,了解作物生长过程,投养小动物,采摘农作物。
  当天,村民任明正在其中一块田里忙活,他是动态监测户,今年上半年接管该块土地后,按照园子统一布置,已经种植了一茬豌豆,来采摘的孩子们就给他“送”了八九百元,成熟的豌豆也全部归自己所有。
  粮蔬示范园借助于沉浸式农业+教育培训中心实现了自动浇水。村里将这些土地免费提供给任明正们,他们获得土地收入,也负责两个设施维护,而日益增加的人流又确保了设施的运转,提高着农民维护的积性性。
  为保留农村味道,各村子不搞景观绿化,而是统一种植一些矮化型蔬菜,缤纷的蔬菜、不同颜色的花,既吸引着游客又能让村民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同样让村庄实现了零成本的风光维护。
  李帆介绍,受信阳市学生学研工作的启发,他们也酝酿筹办一家(产学研服务公司),包装学研线路,不断更新学研软件,以学研工作带动旅游。
  李帆还透露,运行正常后,他们将这些投资打包,撬动社会资本进入,为一二三产融合经营激发活力。
  当天上午,大李庄村民王保卿沿着桃花岛散步,并与附近垂钓者闲谈。他家紧邻水边,亲眼告诉村子里变化,不但村容美了,且引进越来越多的人,最多的时候仅垂钓者就达50多人。人流多了,还吸引来了卖小吃的。他亲眼看到卖焦面条的,短时间就挣了一二百元。他们也正考虑将农家烙馍等最具农村风味的小吃推出来。
  当天,叶县国源水务公司人员也正在高标准农田里巡视水井。原来,叶县将全县的水井及设施维护全盘托管给了该公司,以确保国家投资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得以长期正常运转。(杨沛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