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合商报社主管

搜索
乡村振兴科技网 首页 南阳 查看内容

农村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问题的探索与研究

2024-1-26 15:30| 查看: 3867| 评论: 0

摘 要: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教学任务,作为一个教学整体,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协力合作,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家庭教育相对来说有所弱化,不能够很好地发挥其作用,这也就使家校共育教学不能够很好地开展。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在开展家校共育合作教学的时候要重视与家长沟通方式的改进和创新,从而能够很好地发挥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下就农村寄宿制家校共育问题做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 家校共育 探索与研究        

家校共育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教学理念,其主要目的是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近年来,农村寄宿制学校开始重视家校共育教学,在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一些的成就,但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学环境比较封闭,家长素质问题、学校与家长沟通、交流单一等。鉴于此,必须改革和创新农村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能够更好地融为一体,形成更为强大的教学合力,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服务,最终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现状分析

(一)家校关系定位不清,存在教育脱节。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模式,在责任和义务上弱化了家庭教育。由于寄宿制学校为学生在校期间全程提供食宿和相关教育,为农村家庭减轻了相应的负担。大多数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家长所关心的是孩子回家后的衣食住行,却没有意识到父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课堂,从而在形式和实质上,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了一种“在家父母管,在校老师管”的不利思想,再加上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相关的专业知识缺乏系统的学习,加之受认知能力的局限,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多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由于家长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差异,对孩子成长的价值取向不一致,加之又缺乏必要的沟通,双方虽都有教育行为,但未能形成合力,有时甚至产生相悖的教育效果这也导致其家庭教育文化含量缺失,造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这也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学校教育的推进与发展,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家校沟通方式的落后性和单一性  

在以往的家校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方式非常单一,很多教师都是通过家长会或家校沟通交流会的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这种家校合作方式不仅具有单一性,还非常落后。很大一部分学校开展家长会的次数是非常少的,甚至有的学校一学期也不开一次。再加上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家长外出务工的较多,很大一部分学生家长不能够准时参加家长会、交流会,导致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不能够进行很好的沟通。而这种家校沟通方式的滞后性也使家校合作教学不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导致家校合作教学方式很难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开展,同时这也是家校合作教学方式难以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学生家长工作的特殊性和寄托性。农村学生家长外出务工较多,对孩子的教育和交流较少,所以就将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学习,学生家长工作的特殊性是导致家校合作难以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共育领域狭窄,缺乏共育宽度与深度。就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而言,多以学习成绩为主,而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和教师为了应对上级教育部门的考核、检查,通常只是走走形式地强调素质教育,进而导致素质教育成为“纸上谈兵”。家长也只是关注孩子的成绩,只是以要求孩子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为目标。学校与家庭狭隘地理解了教学目标,进而导致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缺乏一定的宽度和深度。  

(五)重形式轻效果。

应学校的要求,尽管许多老师会在“家校合作”的概念下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但是由于家长忙于工作,而老师却没有正确看待家校合作,因此他们经常简单地介绍一下父母当前的学生状况,并没有给父母一些有价值的话题。除此之外,许多老师在与父母沟通时有相同的话题,给父母一种应付了事的感觉,因此许多父母对家校合作不满意。家校合作必须通过互动来改善学生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并在家长与学校之间进行互动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教学方式策略  

在认识到家校合作教学的重要意义和难以开展的原因之后,结合学校实际及自身的教学情况对农村寄宿制学生家校共育教学方式提出了以下几点见解。  

1、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能力。农村家长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为此在家校共育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有效提高家长家校共育的能力,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家校共育活动中来。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建立家长资源库,以分组教育指导或邀请学生家长来校参观交流的方式对家庭教育和教学方式进行探讨,增加学生家长的教育经验。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学生家长加大家校共育教学方式宣传力度,让学生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专业性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力军,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十分巨大,其教学工作任务非常艰巨,为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应为学生预留思考、独立空间,并及时为家长传递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信息,从而有效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2、成立班级和学校家委会,让学校管理更加民主化家委员是家长、老师和学校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共同进步为目的,起着和谐而活跃的家校氛围的作用。家长委员会作为家长代表,团结全班学生家长,充分发挥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支持和监督作用,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做好班级发展的后勤工作。为了进一步完善家校的联系渠道,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体现民主管理,由各班推荐1名关心班级工作、热心为班级和学校服务的家长任委员会成员,组成家委会。每学期学校定期召开会议,汇报工作计划、安排和要求,听取家长代表对学校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反馈意见       

3、开展各种多样的活动,如美食节、亲子运动会、班会活动、生日派对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但能够促进亲子关系,而且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老师都将教育内容和指导目标融入在欢声笑语的游戏活动中,同时给家长们提供了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为孩子和家长提供共同游戏、共同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增进他们之间的亲子关系。

4、与家长沟通交流,传统中有家长会和家访是最直接、最方便,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家校沟通方式。教师可以用这两种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换意见,以达到同步教育的目的。家长们主动向老师反映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和老师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如今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在开展家校共育教学的时候,教师也要重视网络资源的重要性,跟上时代的步伐,创新教学方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优势,及时把新的信息在班级群里公布给家长,如每天教学内容、近期活动通知、孩子们的日常学习生活照片等,家长只要打开手机,就可以了解到孩子在校表现和班级活动的方方面面,从而使家校共育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开展。及时沟通是家校共育教学方式的重点,只有做到让学生家长能够及时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让教师及时地了解到学生在家庭中的状态,才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综上所述,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教学模式中,只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形成家校合力,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城县券桥镇第一初级中学 刘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