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合商报社主管

搜索
乡村振兴科技网 首页 科教 查看内容

正阳县寒冻镇:多彩寒冻欢迎您

2024-4-27 16:40| 查看: 4385| 评论: 0|来自: 原创

       寒冻,当你听到这两个字的第一反映是什么?是不是认为是一个又冷又寒的地方,不错,我也是这样的思维。记得小时后听到大人说到“寒冻”,我就问那地方是不是特别冷啊,要不怎么叫寒冻这个名字呢,或者说是冬天特别的冷吧。直到后来长大一些,应该是到小学毕业吧,暑假随同村的小伙伴一块到寒冻街玩耍,并听比自己年龄稍大的玩伴介绍关于寒冻的一些人文和历史,才知道寒冻这样的名字与“它本身”一点都不符,并非是冷寒的意思。

       寒冻镇因驻地在寒冻街而得名,关于寒冻地名,还有这样一些故事。传说在汉代的时候,这里是汝南至潢川的过路店,因地处古安城东关,得名“安东店”。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当地出了一个翰林学士王锋,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将地名改为“翰栋”,意思就是“翰林栋梁”。而到了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当时的知县彭良弼则认为,“翰栋”这个地名不妥,像是那个翰林学士在炫耀自己,于是乎,知县将“翰栋”改为读音相似的“寒冻”,所表达的意思可谓风马牛不相及,寒冻这个地名就这样延续下来了。

       另一说法是,寒冻镇又名翰栋店,意为翰林院栋梁,国家栋梁之地。在明清时期,这一带出现多名翰林院学士而得名。据历史记载:西汉初,寒冻因地处安城东,俗称“安东店”。明朝正德年间汝宁府乡试,一榜考中二十名秀才,安东店独占十三名。主考官汝宁知府不禁感叹道:“区区安东店真乃翰林栋梁之地!”安东店便改为“翰栋店”。关于寒冻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据当地老人说,相传,在寒冻镇东北有一口井,寒气冻人,安东店就改为寒冻。
       正阳县寒冻1945年设乡,1950年改区,1958年建公社,1983年复乡,1988年改镇,地处县域最北部,大致是西北隔文殊河与汝南县为邻,北、东隔汝河故道与平舆县、新蔡县隔河相望,处在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四级分明、雨量充沛,主要种植花生、小麦、玉米、大豆等,要是和东北哈尔滨的寒冻相比,寒冻镇真可谓是“春城昆明”。由于汝南、平舆、新蔡三县分别从西、北、东三面与寒冻镇接壤的特殊地理位置,周边群众常说这是个“鸡鸣听四县”的地方。

       寒冻是一个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也是是正阳县四大古镇之一、汝河南岸一颗耀眼的“明珠”。境内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安国墓遗址、汉安城遗址、小台子寺遗址、明清时期的普济桥与清乾隆碑和乱冢遗址等文化古迹。
       寒冻街西北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普济古桥,始建于明代的古桥,于清朝乾隆年间重修,拱形桥洞,桥的西侧有两个龙头雕像保存完好,桥东侧的龙尾已遭破坏。桥栏有双龙戏珠、九龙护水雕刻,桥头立有“重修普济桥”碑。

       寒冻镇西6公里处的固城寺村,是有名的汉代安城古城遗址,古时称固城寺村,从古代汉安城古城到现在已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安城古城全称“汉安城古城”,是汉代中原地区一座重要的古城。古城遗址呈正方形,遗址北靠文殊河,从汝南县张岗乡蜿蜒而来的老汝河故道与古城遗址上的苏庄南北相距仅几公里,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
       汉安城故城作为长期持有争议、迷失已久、曾经辉煌一时的距今2000多年的历史名城,始建于西汉初即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6年),早于正阳设县88年,到隋大业初(公元605年)废入汝阳(今汝南)长达811年的历史。对于汉安城故城遗址的下落,各界对其位于汝南、平舆还是正阳的争议颇多,有关部门人员通过查阅和参考大量古今文献,经过反复研究,证明了其位于正阳县境内的寒冻镇固城寺村。虽然目前汉安城故城遗址已成为一片废墟,但今天从城内高大方形的土岭、大而深的河沟仍能想象出当时汉安城的繁荣,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情景。
       由于历史年代久远,古城逐渐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演变成了“固城”。现在安城古城中建有固城村小学,周边已经变成农田,但在田间地头仍然有残存断瓦。现今在古城的北面、西面和南面有部分残存有高出地面的城墙,站在该遗址远眺,不尽让人感受到当时安城古城的宏大和壮观。

       寒冻镇南10公里处的台子寺村,有一个长宽各有300米、如圆馒头形状的大土台子,台子最高处有3米左右,土质松软湿润,台子上散落着许多小蛤蜊壳和碎砖块,这就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小台子寺遗址。
       据当地老人讲,原来的土台子很大,有10亩左右,也远比现在高,台子上灌木杂草丛生,一间青砖小瓦寺院置于灌木之中,直到早些年土台子被人们伐木开垦耕种,房屋受到破坏没了踪影。由于台子上的寺院里藏有金盘子金碗的传说很是出名,因而得名台子寺。1985年6月台子寺被正阳县人民政府定为正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鉴于与该县汝南埠镇的台子寺同名,故称为小台子寺,所在地也得名台子寺村。关于台子寺的来历当地人众说不一。有说是商周诸侯部落遗址、有说是汝河水眼喷出淤泥堆积而成,有说是张阁老等仙家到此寻找何仙姑倒掉鞋子中泥土堆成的,有说是汝河水在此转弯冲积淤泥形成的。不过最有可信度的还是商周遗址和汝河转弯冲积泥土两种说法。

       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就是1945年3月14日这天,寒冻镇西2公里处固城小王楼村军民,发起了一场奋勇抗击日寇的战斗悲歌。就是在这天,小王楼村民惨遭日军屠戮,全村50多户280余人有200多人被日军烧死杀死,11户灭门绝户,劫后仅存七、八十位老弱病残者。
       听听用血肉之躯凝成的一首民谣:"二月二,龙抬头,日寇炮打小王楼。先打瓦,后打楼,一片火海人见愁。房子烧毁二百间,牲口死了百余头。五百多人丧了命,尸首遍地鲜血流。有家难归人离散,十一家人绝了后。血海深仇要牢记,誓死不做亡国奴"。目前在小王楼村民组留存有始建于清代的民居,砖木结构,小青瓦覆顶,梁、柱、檩直接结合,二层屋脊的脊端有花、鸟、禽等图案的砖雕,既精巧别致又古朴厚重。

       多彩寒冻欢迎您!我们一起倾听了寒冻地名由来的古老传奇,走过了明朝普济古桥的坚固稳重,欣赏了汉代安城古城遗址的宏大壮观,感受了台子寺遗址的神奇美丽,缅怀了小王楼军民抵抗日寇的英勇悲壮等,但我还想告诉你的是,多彩的寒冻远不止是这些。我们浏览了古城、古桥、古寺、古墓遗址,抗日悲歌小王楼,我们还有翰栋老街,还有传统古村落堰北刘、中州名镇杨庄,汝河故道汝河老桥;我们还有李阁水库、永寺桥水库,东西宫正沟由南向北在集镇北处汇入汝河故道,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历史是一座宝库,里面藏着无数的珍贵经验和智慧。历史的厚重感让我们可以回望过去,更深刻的理解现在和未来。现在的寒冻也是多姿多彩,各项事业得到蓬勃发展。我们有美丽乡村徐庄、史庄、翁岗、寒冻等村,有尊老爱幼的孝善的文化,有寒冻独特美味果子;我们有手工编藤、服装加工、箱包制作、塑料制品等特色产业,有花生、葡萄、小黄姜、中药材等特色种植,有肉牛、肉羊、蚂蚱等特色养殖等。欢迎您到多彩的寒冻来,这里交通便利、民风淳朴、邻里和睦、社会安定,各类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居住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广大人民群众思想解放、积极探索、科学致富,精神和物质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多彩,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正能量氛围逐渐凸显。

       我们回忆过去、注重现在,就是要更好的走向未来。历史已成为过去,传说依然还在讲述,但都已成为过眼云烟,每一个历史事物,真正是怎样形成的我们不得而知,也没有考证,但无论是怎样形成的,都是遥远的历史长河中给寒冻增添了一层古老和神秘的色彩,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尽情享受着它多元灿烂的文化,欣赏着它多彩宜人的景色,倾听着它美丽动人的传说,让一代代生活在这片朴实厚重土地上的人们,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周璐)




编辑:龙龙
主编:黄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