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阳市宛城区积极行动,以“林长制”为重要抓手,大力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生态廊道的补植补造工作,全力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 宛城区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生态廊道建设覆盖红泥湾镇武寨、刘寺两个行政村,全线长1.9公里,涉及9个村民小组,共340户,土地总面积达505亩。早在2014年3月,该生态廊道就按照3×3米的株行距,每亩栽植74株,全线种植了米径4-10公分的桂花、红叶石楠、枇杷、辛夷等树木,总数达4.2万株。 根据春节前的现地摸底调查显示,在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生态廊道50米范围内,存在空档和造林失败面积55亩,其中红泥湾镇武寨村2亩、刘寺村53亩,均为生态廊道两侧50米范围内的缺档断带地块和部分造林失败地块。 针对这一情况,宛城区迅速行动,秉持适地适树的原则,由乡镇政府负责组织造林主体统一开展造林工作。此次补植补造选用五角枫、百日红等绿化彩化树种,株行距保持3×3米,每亩74株,种苗米径要求4cm以上。目前,补植补造任务已完成97%,成效显著。 下一步,宛城区南水北调中线生态廊道工程建设将通过日常检查、专项督查等方式,实时掌握并通报造林工作动态。同时,加强干渠两侧生态廊道的管护,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和森林防火等工作,加大对毁树毁林、侵占林地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干渠的森林资源安全。(宋海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