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合商报社主管

搜索
乡村振兴科技网 首页 南阳 查看内容

唐河:科技赋能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5-7-31 15:48| 查看: 2997| 评论: 0

在唐河县鸿瑞牧业的智能化控制中心,一面墙的电子屏实时跳动着20余个猪场的环境数据,5名技术人员通过自主研发的RDMS系统,每3秒更新一次温湿度、氨气浓度等关键指标,实现24小时无人化精准调控。这个投资仅3万元即可落地的智慧养殖方案,让中小养殖户也能享受到科技红利。年出栏130万头生猪的背后,是唐河县以科技赋能、创新驱动破解“三农”难题的生动实践。

智能种养: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翅膀。走进唐河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刚刚收完小麦的高标准农田里,北斗导航气吸式播种机正笔直地按照设定的宽窄行密植玉米种子,水肥一体机滴灌带同时铺设。两个月后,无人机低空掠过进行“一喷多促”喷药作业,数字烘干塔有序运转。作为2025年新获批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唐河县整合21.46亿元资金,在项目区189.5万亩耕地上构建起“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智慧农业体系。通过推广20万亩密植滴灌技术,实施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25%,亩产增加150--300斤。

养殖业的科技革命同样深刻。南商农科有限公司研发的“小智倌”妊娠哺乳保育育肥一体机,集成了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等6大系统,使猪舍保持恒温恒湿状态。该公司参与的国家863项目“中国畜牧信息化”技术,已转化为80余项国家专利,其EPC总包解决方案让智能化养殖设备年产能达60万套单体栏、15万套产床。在科技加持下,全县20个智能化生猪养殖示范场效率提升35%,死亡率降低20%,形成年出栏130万头仔猪的产业规模。

数字赋能:破解产业发展痛点堵点。“过去500头猪需要3个饲养员,现在20个猪场5个人就能管。”鸿瑞牧业总经理王华民指着RDMS系统监控屏介绍。这套历时8年自主研发的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梯度化环控设备实现猪舍环境精准调控,使饲料利用率提升11%,猪群均匀度提高15%。该系统已覆盖480余栋猪舍,每年帮助企业节省成本超千万元,其低成本优势让35家联合体成员猪场实现“科技普惠”。

在农产品加工环节,科技同样扮演着“提质增效”的关键角色。河南芃麦食品、心果可可等37家食品加工企业建成小麦质量追溯平台,年加工能力达500万吨,研发出10余个面粉深加工产品。“从种植到加工,每个环节都有数据记录,消费者扫码就能看到小麦的‘成长档案’。”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通过与科研院校共建10余个研发中心,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已提升至90%以上,“唐河小麦”“唐河生猪”区域公共品牌价值突破10亿元。

创新生态:构建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唐河县检察院的涉农用地保护数据平台上,319条违法占地线索被精准识别并整改。这是该县将数字技术应用于乡村治理的缩影。通过“科技下乡+人才下沉”双轮驱动,全县建立“订单式”科技服务模式,每年培训高素质农民近千人,培育农业技术人才3000余人。16套“四情监测系统”覆盖所有乡镇,为农业生产提供气象、病虫害等精准预警。

在政策激励下,唐河县形成多元投入格局。中央财政奖补资金重点支持粮食安全、种养循环等7大类项目,23家实施主体带动社会资本投入6.89亿元。县级科创基金采用“拨投结合”模式,推动银行创新“科技贷”“专利贷”产品,对研发投入增量部分给予额外奖励。这种“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机制,正吸引越来越多像南商农科这样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扎根县域。

产业融合: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唐河县鸿瑞牧业探索的“养加销智联”生猪产业模式,构建了从育种到餐桌的完整链条。联合体成员母猪存栏4.55万头,年出栏仔猪120万头,其中80万头对外销售,40万头自主育肥。通过智能化改造,规模化养殖场实现了数智化管理,畜产品区域品牌和产品向中高端转型。连续多年获评“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产粮大县”、“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在循环农业领域,张店镇建立“种植+养殖+有机肥”闭环模式,将养殖废弃物转化为沼气和有机肥,反哺农田。唐河县秀娜农业公司的秸秆收储综合利用项目,年处理农业废弃物3万吨,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还为秸秆饲料化、能源化用土公路示范。这种绿色发展模式,使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减少3%、0.24%,20个绿色食品认证产品畅销市场。

未来展望:迈向区域现代农业先导区。按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年建设规划,唐河县将持续深化科技创新。到2027年,计划实现小麦单产提高10%,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达90%,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稳定在95%以上,农民人均增收30%。通过与高校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破解人才短板和技术转化难题,推动“唐河制造”向“唐河智造”跨越。

从3秒更新一次的养殖数据,到500万吨产能的智慧工厂;从自主研发的管理系统,到覆盖全域的数字平台,唐河县以科技创新为笔,在250万亩的土地上描绘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随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深入推进,这座豫西南农业大县正加速向“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先导区”迈进,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唐河方案”。(郭立林 郭金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