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合商报社主管

搜索
乡村振兴科技网 首页 科教 查看内容

以人为本,以德为先 ——郑州仲景国医学校把医德教育当作永恒主题

2025-8-10 06:08| 查看: 5260| 评论: 0|来自: 原创

       在医疗科技日新月异、医学模式加速转型的今天,“医德”二字愈发凸显出其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当人工智能开始辅助诊断、远程医疗打破地域限制,当医患关系面临新考验,医学的本质——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从未改变。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传承地,郑州仲景国医学校深刻认识到:医德不仅是中医的“根”与“魂”,更是新时代医学人才应对复杂医疗环境、践行“健康中国”使命的核心素养。为此,学校以“医圣”张仲景精神为指引,将医德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起“文化铸魂、课程筑基、实践育人、榜样引领”的立体化育人体系,为中医药事业培育了一批批德术双馨的杏林新苗。
       一、文化浸润:让医德精神融入血脉
       学校将仲景精神贯穿于校园的每个细节:学校的大门处医圣张仲景的雕像庄严肃穆地伫立着,似在静静诉说着千年医道的传奇。校史馆内一幅张仲景画像悬于壁上。画中他目光慈悲,手持医书,尽显医者仁心与中医药文化的源远流长。“医德教育要让学生从心底认同并践行。”校长彭杰介绍,学校将每年3月定为“仲景医德文化月”,通过举办“经典诵读大赛”“医德故事会”“国医大师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感悟“仁心仁术”的深刻内涵。在2025年“医德文化月”中,2023级康复2班学生王相凯的见义勇为事迹成为生动教材——今年2月,他在安阳市实习期间,与三名同学挺身而出制止暴力行为,用身体护住被打女子,自己却在冲突中受伤。该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后在校园和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学校领导及相关人员专程到王相凯同学家中看望慰问,为其颁发见义勇为荣誉证书,并赠予慰问礼品。专门召开组织,授予王相凯“见义勇为好少年”称号,“王相凯的行为不是偶然,而是学校‘以德为先’教育理念的必然结果。”校长彭杰在表彰会上强调,“我们不仅要培养技术精湛的医者,更要培养有担当、有温度的生命守护者。”

学校仲景像
       二、课程筑基:让医德教育贯穿始终
       在郑州仲景国医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医德教育不是独立的选修课,而是融入所有专业课程的“必修课”。学校以《医学三字经》《大医精诚》等经典为教材,让医德教育“天天见、时时学”。例如,在《中医诊断学》课堂上,教师会结合“扁鹊见蔡桓公”的典故,讲解“治未病”理念中的责任意识;在《中药学》实验中,学生需亲手完成“九蒸九晒”炮制,体会“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的工匠精神;在《针灸推拿》实训中,教师会模拟“患者拒诊”“家属质疑”等场景,训练学生的沟通技巧与人文关怀能力。“医德教育必须与专业教育同频共振。”教学总督导李冰华教授指出,学校创新实施“双导师制”:每位学生既有专业教师指导技能,又有临床名医引领医德。例如,在“仲景班”的实践学习中,学生需跟随老师抄方、问诊、查房,亲身感受医者“对患者一视同仁”“对处方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2024级学生李婷在实习日记中写道:“张教授为一位贫困患者开方时,特意选用廉价但疗效相当的草药,还自掏腰包为患者垫付药费。这种‘医者仁心’让我真正理解了‘大医精诚’的含义。”

学生日常上课
       三、实践育人:让医德教育落地生根
       医德教育最终要体现在服务人民的行动中。郑州仲景国医学校构建了“校-医-社”三级实践育人体系:在校内,通过“康复社团”“护理社团”等学生组织,开展中医养生操教学、急救技能培训等活动;在实习医院,建立“临床实习+志愿服务”双轨制,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完成社区志愿服务;在社会,组建“仲景共青团志愿服务队”,定期走进乡村、社区开展健康科普等活动。学校“乡村振兴医疗小分队”走进新密乡镇,为村民提供推拿、拔罐、按摩等中医特色服务,老人从最初的怀疑到后来的信任,这样的场景,在学校的志愿服务中屡见不鲜。据统计,近三年,学校学生累计参与志愿服务超1000人次,多次收到感谢信,锦旗。

志愿者下乡镇
       四、榜样引领:让医德精神薪火相传
       在郑州仲景国医学校,医德教育不仅面向学生,更面向全体教师。学校每年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四有好老师”评选、“仲景名师”表彰等活动,树立师德标杆。2024年3月,在“传承仲景精神,争做四有好老师”主题活动中,青年教师王雪涛的发言引发共鸣,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治学态度,‘进则救世,退则救民’的家国情怀,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精神灯塔。我们要以仲景为镜,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大先生’。

四有好老师培训
       五、成效彰显:德艺双馨育杏林新苗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郑州仲景国医学校的医德教育模式已结出丰硕成果。学校理事长赵国雅表示:“医德教育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根基。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医德教育机制,探索中医思维+现代技术+人文素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医药事业培养更多‘博采众方、仁爱济世’的新时代大医。”
       从课堂到临床,从校园到乡村,郑州仲景国医学校的医德教育如同一股清流,滋润着每一位学子的心田。在这里,“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信仰、一种传承、一种使命。正如医圣张仲景所言:“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杏林沃土上,一代代仲景学子正以医德为帆,以技术为桨,驶向济世救人的壮阔航程。(李新民 王祎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