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合商报社主管

搜索
乡村振兴科技网 首页 南阳 查看内容

唐河县深挖冯友兰文化资源 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2025-8-28 09:25| 查看: 2746| 评论: 0

唐河县作为哲学巨匠冯友兰先生的故乡,积极挖掘和利用这一独特的人文资源优势,将冯友兰纪念馆作为重要载体和平台,创新性地将其打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贤的爱国精神,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文化认同和民族凝聚力。

、 聚焦文化认同,阐释中华文化的“共同性”​​

解读哲学思想中的“大一统”观:冯友兰先生的哲学体系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纪念馆通过展览、讲座、研学活动等形式,深入解读其思想中蕴含的“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等理念,强调中华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特质,引导观众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

展现家国情怀与民族大义:重点展示冯友兰先生一生“阐旧邦以辅新命”、心系国家民族命运的人生轨迹和学术追求。通过其在不同历史时期坚守民族气节、致力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故事,生动诠释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参观者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 创新展陈方式,增强体验教育的“感染力”​​

打造主题展陈:在常规历史生平展陈基础上,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等专题展区,系统梳理和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和交融的历史脉络,凸显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拥有的宝贵财富。

开发特色课程:面向青少年学生、党员干部、各族群众等不同群体,开发以“冯友兰与中华文化”、“哲学思想中的民族观”等为主题的特色研学课程和现场教学点,将深奥的哲学思想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共同体意识教育资源。

丰富活动载体:利用纪念馆空间,定期举办国学讲堂、文化沙龙、经典诵读、书画展览等文化活动,吸引各族群众参与,在文化浸润中增进了解、促进交融,使纪念馆成为各族群众共享的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

​​三、 扩大辐射效应,构建宣传教育“大格局”​​

纳入教育体系:推动纪念馆成为全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基地,组织常态化参观学习,从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连接旅游线路:将冯友兰纪念馆与县内其他历史文化景点、红色教育资源串联起来,设计精品文旅路线,使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游览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熏陶。

加强研究与传播:支持学术界对冯友兰思想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批理论成果。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生动讲述冯友兰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精髓,扩大线上影响力。

四、 促进交融互鉴,搭建各族群众“连心桥”

营造共融氛围:纪念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积极面向所有民族群众开放,鼓励和邀请各族同胞前来参观交流,在共同的学习体验中,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尊重和理解。

举办交流活动:适时组织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活动、论坛等,邀请不同民族代表在冯友兰纪念馆这个文化符号的见证下,共话民族情谊,共绘团结画卷。

唐河县通过深度挖掘和活化利用冯友兰纪念馆这一独特文化资源,将其功能从单一的名人纪念,拓展为传承中华文脉、弘扬爱国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这一实践巧妙地将抽象的理论灌输转化为生动的文化体验和情感共鸣,是基层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有益探索和创新实践,为各地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展民族团结工作提供了“唐河经验”。(中共唐河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鲁成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