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合商报社主管

搜索
乡村振兴科技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一粒米“串”起产业链

2025-9-30 12:54| 查看: 3326| 评论: 0|来自: 人民网-重庆频道

  九月丰收季,金黄的稻谷是都梁大地上绝美的印记。
  “2025年预计水稻收获面积约43.8万亩,产量23万吨。”谈及水稻,重庆市梁平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张强嘴角掩不住笑意,“水稻是梁平的‘金名片’,如今,这张‘金名片’已聚链成群,发展势头强劲。”
  “有苗不愁长。”在张强看来,在“育秧-社会化服务-加工-品牌”产业集群里,第一环的育秧尤为重要,“之前的育秧要在地里培育好后再移栽,劳动力需求大且发芽率不高,后来梁平采用工厂育苗,发芽率能达到95%,但需要种植户承担每亩100元的费用,现在我们推广智能直播,跳过育秧环节,直接播种,不仅发芽率高,还省人工、省育秧费。”
  种植户李英是智能直播技术的获益者之一,她在梁平区铁门乡种植的500亩水稻即将迎来丰收。
  “9月底的收割工作,我已经安排好了。”被大家称为“新新农人”的李英说,“我一直在梁平城区经营餐厅,种地也就这几年的事。”
  “老板,你家的米饭不好吃,不香!”经营餐厅时,李英接到食客的反馈后心里打了个结,“餐厅做不好米饭,这说不过去。”她一脚扎进田地,发誓要种出好吃、喷香的稻米。
  种地难不难?李英坦言,难,也不难。难的是要把心思放在田地里,什么节点该做什么工作要未雨绸缪;不难则是赶上了好时候,梁平精细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能为种植全过程“保驾护航”。
  “在种植过程中,我们通过‘种、肥、药、机、技’全产业链配套,实现促控结合争大穗、合理密植增主穗、套餐种植增粒数。”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邓中介绍,他们还推出“全链条托管”服务模式——农户只需缴纳服务费,团队便能提供从耕、种、管、收、烘、销的一条龙服务,甚至可为托管田购买保险并承诺最低产量。
  “目前,我们在梁平区的服务面积有1万多亩,助推当地的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56%。”邓中介绍,团队还服务重庆长寿、垫江、大足、云阳等区县,以及四川达州开江县等地,常年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约3万余亩,带动川渝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10万亩以上。
  有社会化服务支撑,收成不愁,但要把稻米从田地端上餐桌,还差精加工这一步。  
  轰隆隆,机器声不停,梁平县瑞丰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迎春正在巡视生产,进入工厂的稻谷经过去石、砻谷、除糙、碾米、抛光、色选等环节后打包装车,将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我们的主打品牌是瑞丰香米和冷泉米。”李迎春介绍,“作为梁平稻米加工企业的‘领头羊’,我们不断革新工艺、升级装备,在推出优质大米产品的同时,延伸产业链,开拓运输、米制品加工等多项业态,助力‘梁平稻’品牌打造。”
  “今年,梁平投入2000万余元,实施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打造梁平大米品牌,重点在产业生态图谱、产业大脑、精深加工能力、品牌营销方面下功夫。稻谷加工转化率达75%,稻谷产业全产业链产值40.8亿元。”梁平区农业农村委质量品牌科科长张君介绍,目前全区已经形成“特级米、金牌米、优质米”组成的“金字塔”大米品牌矩阵,正积极研发米制品,做好稻米“后半篇文章”,擦亮“梁平稻”金字招牌。(姜峰 王欣悦 黄亚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