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合商报社主管

搜索
乡村振兴科技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河南商丘:“机井+保险”破解农田水利管护难题

2025-10-29 21:00| 查看: 3775| 评论: 0|来自: 农民日报客户端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霜降时节,河南商丘1059.66万亩耕地上机鸣人忙,一个个机井伫立田间,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近年来,由于农田重建轻管、极端天气频发等原因,造成农田机井“不通电、不出水”等问题未能彻底解决,群众意见较大。为此,商丘市积极探索完善农田机井保险管护模式,通过为机井购买保险,切实提升农田机井管护水平,有效地破解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难题。
       四方携手破解机井“有人用、无人管”难题
       “以前机井坏了,得先往乡里打电话,等待维修队,不知道啥时候能来修好。”10月23日,虞城县站集镇李楼村种粮大户林广付指着田间机井说,“但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今年春季、夏季遭遇多年不遇的干旱,浇地频繁,农田机井几乎都是超负荷运转,水泵、电线经常出现问题。现在我们打电话报修之后,维修人员差不多1个小时就能赶到现场,基本当天就能解决问题。”
       虞城县作为农业大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农田水利设施逐步提升。但建后管护难题却一直无法彻底解决,部分工程移交后,管护经费严重不足,责任未能落实。
       面对这一难题,虞城县通过反复研究,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虞城县拿出约300万元高标准农田管护经费,以每眼井150元的保险费用为全县2万多眼机井买保险,探索出“政府+保险公司+村委会+维修方”四位一体的机井管护模式。
       “现在,农户发现设施故障后可快速报案,保险公司第一时间安排人员现场查勘,随后由专业维修团队开展维修作业,维修完成后需经多方验收合格方可交付,形成管护全链条闭环。”虞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蒋茂申介绍。
       针对农田机井分布散的情况,承保企业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原农险”)委托维修公司在虞城县各乡镇建立农田水利服务站,储备水泵、扬程管、电机等关键配件,能够就近提供快速维修服务。
        “今年抗旱期间,农户报案水泵坏了,我们第一时间更换新的水泵,先保障农户灌溉用水,然后再维修故障的水泵。”维修公司负责人赵铁生说,“今年全县累计修复机井故障9600多处、更换水泵2755台、更换扬程管3400米。”
       保险公司的介入不仅解决了维修难题,还带来了额外效益。在虞城县站集镇南王庄村,保险公司通过“保险+安全”模式,协助村里整改机井电缆线。如今,全村30多眼机井的电缆线全部规范整理完毕,线全部埋入地下,安装了插卡表和漏电保护器,村民用电更安全。
       据了解,今年中原农险已赔付金额高达500万元。“由于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我们今年亏损已成定局。但立足防灾减损的整体思想,村民能浇上水,小麦、玉米的产量就有保障,我们对大田(玉米、小麦)的赔付金额就能降低,也相当于是赔小钱稳大盘。从小处讲能保障农民的种粮收益,从大处讲就是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中原农险虞城县支公司经理王展威解释。
       面对多年不遇的旱情,“四位一体”管护模式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蒋茂申介绍:“今年夏收全县116.77万亩小麦全部颗粒归仓,总产12.9亿斤,较上年增长0.28亿斤。”
       全域推进农田机井保险管护模式
       在睢阳区李口镇徐村铺村,村民贾发红正在田间忙着秋播。“现在机井上都钉着一块铭牌,上面有维修员的电话,还可以扫码报修。机井出问题了,打电话或扫码报修就行,很快就有人来维修。”贾发红说,“现在维修人员的设备专业得很,能够精准地定位到地埋线断点,不用像以前挖坑找。”
       据介绍,作为商丘市利用商业保险开展农田机井管护的先行试点区,今年虞城县已新换水泵2755台,维修地埋线断点9600多处;睢阳区新换水泵3000多台,维修地埋线断点4000多处。农田机井保险管护模式在全年农业生产中发挥了极大作用,也有效提升了农户对农田机井的使用满意度。
       今年以来,商丘市在总结睢阳区、虞城县等利用商业保险开展农田机井管护经验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保险管护方式方法、管护内容,全域推进农田机井保险管护模式,引导其他县(市、区)以乡镇为单位与商业保险公司签订农田机井管护协议,以150元/眼的价格对机井及井台、水泵、配电总成、地埋线、地埋管、井堡等配套设施进行投保,有效破解当前农田机井管护难题。
       截至目前,全市10个县(市、区)180个涉农乡镇分别与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农田机井保险管护协议,对19.48万眼农田机井进行了商业投保,农田机井管护已形成“政府主导+部门监管+乡级管护+保险维修”的管护体系。
       据测算,采取保险管护模式可节约管护资金约30%左右,同时,能够有效解决管护力量不足、专业技能薄弱和管护资金不足等问题,有效减轻乡镇管护压力,切实提升农田机井管护水平。
       为健全“政府监管、基层巡检、企业运维、群众参与”的农田机井管护闭环管理体系,商丘市农业农村局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构建“农田水利设施一张图、码上管护一张网”数字化监管平台。汇集机井位置、现状、便民报修方式、“一长两员”等信息生成机井专属二维码,每一眼机井均有了自己的电子身份证,实现全市农田机井全部上图入库。同时开通全市统一的4000370006机井报修电话,群众通过扫码或拨打电话即可快速报修。成功报修后,系统将以电话、短信、平台信息等3种途径即时提醒维修员,使其在限定时间内进行维修。平台大数据全面呈现全市机井运行状态,农业农村部门可以实时监管机井管护情况,以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农田机井管护水平。
       除了数字化管理带来的响应速度提升,专业的维修服务也极大提升了农田机井的管护水平。“地埋线断点是我们遇到最多的问题。现在我们配备了10台高科技地埋线检测仪,能精准检测到50厘米内的地埋线断点。”赵铁生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为破解后续农田机井沟渠建后管理、运行、维护缺少制度和法治保障的难题,商丘市研究制定《商丘市农田机井沟渠管护条例》,通过立法明确农田机井沟渠管护标准、责任分工、资金来源、监督保障、法律责任等法律规定。据悉,该条例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的颁布实施将进一步健全农田机井法律制度体系,全面提升商丘市农田机井沟渠管护的法治化水平。(张培奇 王帅杰  杨婉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