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合商报社主管

搜索
乡村振兴科技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新质生产力激活福建泉州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5-10-30 12:37| 查看: 3419| 评论: 0|来自: 农民日报客户端

       无人机巡航施肥、AI云端管理葡萄园生产、机器人识别蛋鸡健康状况、卫星监测茶园环境变化、声波防治病虫害……在福建省泉州市,“新质生产力”与传统农业相遇,碰撞出令人惊喜的火花,驱动着农业深刻变革,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人均耕地面积仅为全国平均水平四分之一的泉州市,农业的底色是特色产业。借助数字赋能的新质生产力,安溪铁观音、永春芦柑、德化黑鸡、惠安余甘等一个个传统特色产业正“老树发新枝”,走上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子。
       在全国著名的产茶大县安溪县,智慧茶园已成为行业标杆。坐落于虎邱镇的国内首座单体最大的乌龙茶智能工厂,将传统工艺与智能化控制结合,解决制茶环节中“连续做青”和“包揉”两大乌龙茶智能化制作的“卡脖子”问题,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自动化控制。在永春县,一颗芦柑的“旅程”也充满科技感。AI智能分选生产线逐渐取代传统的人工筛选,高清摄像头能瞬间捕捉每一颗芦柑的色泽、大小、果形,近红外光谱技术则能无损检测其糖酸度,经过这套系统,芦柑被精准分级,实现“优果优价”,不仅提升效益,更重塑永春芦柑的品牌形象。
       泉州是福建经济发展大市,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敏锐的市场嗅觉,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沃土。农业不再局限于一产,而是通过“农业+”,与二产、三产的深度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农业+工业”协同效应显著。一颗本地花生、一片优质紫菜,经达利、福马等龙头企业的智能生产线,变身高端休闲食品销往全国,本地农产品找到稳定出口,工业获得优质原料,形成良性循环。“农业+文旅”业态方兴未艾。惠安走马埭稻田艺术节通过夜游、夜秀、夜演、夜食、夜娱等多元业态,推动稻田从“粮食生产”走向“价值创造”。“农业+电商”则充分发挥泉州作为全国著名电商基地的优势,“新农人”通过直播带货、社群营销,将安溪铁观音、永春篾香、德化陶瓷等特产,从田间地头送到千万消费者的手中。数据显示,2024年泉州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843.8亿元,占全市网络零售额的68.3%。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泉州乡村,正因一群“新农人”的涌入而焕发新生。
       绿优家庭农场负责人周一平执着钻研最新农业品种与技术,探索热带水果新品种的引进与改良,带领农场引进试种全球新兴热带水果300余种,推广种植面积超1000亩,培训农户1000余人次。国家花艺环境设计师黄富才返乡创业,通过科技创新,重点升级花卉产业智能化种植技术,建成基地300余亩,建立多个母本引种驯化资源圃等,培训农户达500人次,有效提升花木产业的产值效益,带动农民增收创收。
       “数据流”在茶山果林间奔涌、“农业+”模式持续激活价值、新农人“金点子”点亮沃野,泉州正用实践证明,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工业城市的升级密码,更是广袤乡村走向全面振兴的崭新引擎。(蔡茂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