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玉松汝瓷第二代掌门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李晓涓受聘出任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该院副校长杨伯坚向李晓涓颁发了聘书。 接受聘任后,李晓涓以“宋风典雅 汝韵天青”为主题,为该校师生带来了一场兼具历史深度与时代视野的汝瓷艺术讲座。讲座从历史沿革、审美高度、工艺创新、传承使命、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六大维度展开,带领听众穿越千年,感受汝瓷的永恒魅力。 历史沿革:千年窑火映宋韵 李晓涓以“雨过天青云破处”的诗意开篇,追溯汝瓷的起源。她以北宋官窑为切入点,讲述了汝瓷从宫廷御用瓷器到战乱断烧、再到当代复烧的跌宕历程。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献与实物图片,她还原了汝瓷在宋代鼎盛时期的辉煌,并强调:“汝瓷的每一道裂痕,都是历史的回响;每一抹天青,都是匠心的凝结。” 审美高度:天青如玉,宋风入魂 “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李晓涓以十二字概括汝瓷的审美精髓。她结合宋代文人美学与宫廷艺术,解析汝瓷“大道至简”的哲学内涵,并通过现场展示的现代汝瓷作品,对比古今审美变迁,指出:“真正的经典,既能承载传统意蕴,又能对话当代审美。” 工艺创新:古法为基,科技赋能 在工艺创新方面,李晓涓分享了团队攻克釉色稳定性、烧制温度控制等难题的艰辛历程。她提到,现代科技手段如光谱分析、3D建模与传统拉胚技艺的结合,让汝瓷的成品率大幅提升。“守正不守旧,创新不忘本”,她以一件件创新作品为例,展现了汝瓷从“复活”到“焕新”的蜕变。 传承使命:匠心守护,代代接力 作为汝瓷非遗传承人,李晓涓坦言:“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文化基因的激活。”她回忆师从母亲孟玉松大师的学艺经历,强调“手传心授”在非遗保护中的核心价值,并呼吁青年学子以敬畏之心对待传统文化:“每一双手,都能成为历史与未来的桥梁。” 在交流环节,师生们围绕“青年如何参与非遗创新”“传统工艺的国际化表达”等问题踊跃提问。李晓涓以自身经历勉励学子:“文化自信源于实践,不妨从一次拉胚、一抹釉色开始,触摸中华文明的血脉。” 艺术设计学院负责人总结道:“李大师的讲述,不仅是一场艺术启蒙,更是一次文化寻根。”副校长杨伯坚表示,学校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构建传统文化育人新模式。希望将大师的匠心智慧融入教育血脉,为学生播撒传统艺术的种子,为汝瓷文化注入学术研究的力量。 校企合作:从展柜到生活,赋能文化生态 此次聘任,是校企深化合作的重要标志。 李晓涓表示:“高校是文化传承的沃土,只有让汝瓷融入日常,才能真正实现‘活态传承。期待与师生共同探索汝瓷的学术化、生活化路径,让千年技艺在课堂中生根发芽。” 未来,玉松汝瓷将联合学校、社区打造“汝瓷文化生态圈”,推动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 天青色等烟雨,产学研绘新篇。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让该校师生深刻体会到:汝瓷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将在当代匠人与青年的手中,续写下一个千年的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