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将至,河南省秋作物由南到北将陆续开始收获。9月16日,记者从河南省“三秋”生产暨秸秆禁烧工作会上获悉,“三秋”期间,全省计划投入各类农机400万台套,其中玉米、花生收获机械18万台,确保秋粮安全收获、颗粒归仓。同时,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不折不扣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基层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麦播面积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 当前,河南秋收面临的最大威胁是阴雨天气。会议要求,全省各地要加强农机调度,根据农机数量、收获进度、天气情况,及时发布作业信息,引导农机合理流动,确保成熟一块、收获一块;严格落实跨区机收免费通行政策,及时为跨区作业机手提供信息对接服务。要适时进行抢收,未雨绸缪、做好应对,动态监测天气变化,精准发布降雨信息,对不同作物、不同地块采取差异化收获方案,指导群众抓住晴好天气窗口期,集中力量开展抢收。要提前做好烘干设备调试,确保关键时刻能拉得出、用得上,随时能开机、随时能烘干;同时,有序开放文化广场、学校、运动场等地方,为晾晒提供便利。 麦播质量高低直接决定小麦抗逆减灾能力、田间管理难度。会议要求,要稳面积,各地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逐级压实党委、政府责任,把麦播面积落实到市、到县、到乡、到村、到地块;要不折不扣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涉农项目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基层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麦播面积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要提单产,各地要进一步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常态化抓好沟渠连通整治,切实提高抗旱排涝能力;要统筹整合项目资金,加速深耕耙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关键增产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要结合确定的主导品种,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作用,率先选用高产稳产、抗病抗逆的主导品种,示范带动广大农民科学选种,提高全省小麦主导品种集中度。 秸秆禁烧关乎生态环境。会议要求,“三秋”期间,全省各地要重点推行秸秆禁烧网格化管理,落实“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工作机制,逐级划分责任网格,把责任明确到县、到乡、到村、到人;各网格员要针对薄弱区域、关键时段、重点对象,开展不间断巡查巡防,及时排查消除各类焚烧隐患。省际、市际、县际交界地区要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强化联防联控,防止火情蔓延扩大;广大农技人员要下沉一线,与乡镇工作人员共同落实包保责任,做到监管无死角、责任无空档。要人防技防相结合,发挥“蓝天卫士”全时监控作用,确保火情快速发现、精准定位、迅速处置。 为确保“三秋”生产各项措施落地见实效,会议还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门要精心组织,齐抓共管,合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农机调度、机手培训、作业对接和指导服务。交通、公安部门要落实好跨区作业免费通行政策,加强道路疏通。气象部门要加密天气预报频次,搞好气象信息服务。石油石化部门要落实好供应农机柴油优惠政策。发展改革、农业农村、市场监管、供销等部门要加强农资调运和市场监管,保障价格稳定和生产安全。18个小麦专家指导组要会同各地技术人员进村、进田、进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及时研究解决麦播存在的实际问题,指导农民群众落实关键技术措施,夯实夏粮生产基础。(范亚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