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合商报社主管

搜索
乡村振兴科技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29名工匠齐上阵 乡创“点亮”农博会

2025-11-12 14:15| 查看: 3128| 评论: 0|来自: 广西云客户端

  “没想到瑶族服饰这么受欢迎,得赶快补货才得。”11月6日,第二届广西国际农业博览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乡村工匠名师黎凤珍的女儿在展位上感慨连连。黎凤珍是南丹县凤珍蓝靛染布坊负责人,2020年设立非遗工坊,通过“作坊+合作社+销售部+公司”模式带动脱贫户妇女就业。
  这一边,乡村工匠名师、桂林漆器传承人王伯杨的展位也是人头攒动,随着同是传承人劳传胜的介绍,大家纷纷拿起柚罐把玩。“他们卖的不是商品,堪称艺术品,推介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观众如此点赞。在王伯杨的带动下,技艺从业人员超100人,年产值约3000万元。
  一路向前,29名乡村工匠齐上阵,涵盖刺绣印染、六堡茶制作、瑶药制作、壮锦纺织等。
  今年,自治区乡村振兴干部教育培训中心首次组织广西乡村工匠推介展区亮相广西国际农业博览会,成为展会一抹亮色。
  而在今年9月,王伯杨与劳传胜现身位于北京的全国农业展览馆,同样艺惊四座。
  “通过参加各类展会,广西乡村工匠走向全国的同时,带动了产业发展。”自治区乡村振兴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主任钟燕表示,乡村振兴产业为基,乡创因乡村工匠而呈燎原之势。
  这些年,广西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任务,聚焦培育高技能人才队伍、推动乡村工匠人才队伍素质整体提升,激发乡村工匠内生动力,全力打造乡村工匠品牌。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全区培育认定各级乡村工匠2601名,设立乡村工匠工作站、名师工作室173家,创办经营主体815个,辐射带动55.71万人就业、发展产业、创业增收,其中脱贫人口17.66万人。
  今年,广西发力优化产业发展路径,激活乡村经济动能,使用衔接资金1700万元打造乡村工匠聚集区、乡村工匠产业园、乡村工匠特色村。
  按照乡村工匠“一人一策”产业发展项目支持要求,在桂林市雁山区打造全区首个乡村工匠产业园。雁山区引入柘漓乡村运营管理公司,编制乡村工匠产业园建设规划,对占地13亩的废弃糖厂、农械厂实施“原貌保留+文化赋能”改造,在王伯杨带动下,构建“小柚罐”全产业链,带动就业增收,月均产量超2万个,年产值突破4000万元。
  推动工匠技艺与乡村旅游、文创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乡村工匠特色村。贵港市港南区山边村,引入“茶博士”黄敬新、醒狮领头人李平、“艾专家”冯德全等乡村工匠,依托产业发展,打造游客“体验+消费+传播”链条,年均吸引8万余亲子家庭,带动旅游增收640万元。
  统筹资金项目重点向乡村工匠聚集地倾斜,为产业发展筑牢资金根基。投入粤桂协作财政资金274万元,在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镇丹阳村建设藤编非遗展示馆,开展藤编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1000多人,提升村民藤编技艺水平,形成工匠聚集区效应。以韦锦程等乡村工匠为龙头企业的带头人,采用“公司包样品、包技术、包资金、包回收,农户组织生产”的模式,产业直接或间接带动1.5万多户3.4万多人,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下一步,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引导乡村工匠通过自身的技艺、资源和影响力,带动农民提高技艺技能、参与产业发展、促进高质量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钟燕表示。(莫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