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自强正在察看坡河萝卜的长势 坡河萝卜”因出产于郏县长桥镇坡河村一带而得名,以叶茂、皮薄、汁多、肉嫩、熟吃爽口、凉拌风味更佳著称,生吃胜过水果,所以有“水果萝卜”之美誉。 2013年12月30日,坡河萝卜被国家农业农村部批准对“坡河萝卜”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21年4月,入选2021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10月16日,记者赶赴郏县长桥镇,对坡河萝卜进行了探访。 营养药用价值赛人参 坡坡河萝卜出产于郏县长桥镇,以坡河村为中心,辐射分布于马皇河两侧的郑桥、坡赵、大李楼等八个行政村,面积近6平方公里。这一地带是典型的平原低洼地带,水位浅,水源充足,自然气候湿润,土质为典型的黑垆土。该地带出产的萝卜高产且无病害,茎粗为圆柱形,表皮光滑,皮色翠绿,肉质细嫩,汁多味美,口感脆甜。青头在三分之二以上,单根重1-1.5公斤,大者2.5公斤以上,一般亩产6000公斤以上。坡河萝卜是萝卜中的上乘精品,是典型的地方特产,适用于生食、熟食、腌渍、晒干儿等。 据长桥镇郑桥村河南鑫龙副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郭自强介绍,据农业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对坡河萝卜的检测结果显示,坡河萝卜中含有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蛋白质、维生素等10多种微量元素。其中,坡河萝卜含钙量比普通萝卜高出254毫克,含铁量7.9毫克,比普通萝卜高出6.9毫克。 坡河萝卜的叶、根、籽均可入药,是很好的膳食蔬菜。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萝卜能下气,定喘、治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止血、止痛、去热气、养容颜。农谚说得好:“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可见萝卜之功效甚多。 坡河萝卜最早种植于清康熙年间,以其皮清、肉细、味甘而闻名,生吃脆甜爽口,可与水果媲美,用白糖等佐料腌制后更具不同风味,民间自古就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的谚语。 坡河萝卜还有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止咳化痰、祛燥生津的作用。当地老百姓不但乐于食用,还用其治疗多种常见疾病,被赞誉为黑土地上的“人参”。 坡河萝卜被御封“神蔬” 在采访中,长桥镇党委书记李朝锋给记者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坡河萝卜与清朝康熙皇帝的故事:相传清朝康熙皇帝微服私访,带领几个随从从京城出发一路南行访民情,问民生,从不惊动地方官,以获得真实情况。 在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康熙皇帝一行来到郏县长桥一带微服私访,看到当地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安闲,不禁龙颜大悦,就在悦来酒楼住下,品尝这里的美食,与民同乐。因晚上多喝了几杯宝丰酒,加之舟车劳顿,夜风渐凉,受风寒染疾,卧病酒楼,茶饭不思,心烦意乱。皇上有病这可急坏了一班随从,御医急忙拿出御药,可吃下之后仍不见效。随从太监悄悄外出访医,得知镇北边十几里有个大李楼村,村上有个李郎中,名曰李太三,年方四十,医术高超,人称“小华佗”。但此人因侍奉老母,一心行孝,从不外出行医,凡有病之人皆上门寻诊。太监没有办法,就禀告皇上看能否让地方官去请。康熙一听,当即来了精神,心想此人医术高明又是至孝,可谓乡野奇人,国之瑰宝,就亲自登门拜望。 李郎中看到康熙天庭饱满,仪表不凡,谈吐机智,非一般之人,经问切把脉,诊断是风寒染疾。李太三以冰糖、蜂蜜和"坡河萝卜"炖之",康熙饮汤后,二日痊愈。康熙帝叹曰:“坡河萝卜真乃神蔬也!” 李太三然后从岐黄脉理、悬壶济世到治国安邦、民生国计,与康熙侃侃而谈。康熙听了感到血脉畅通,心情爽然,就说自己就是京城来的,以后有啥事就去京城找他。李郎中说,京城那么大,茫茫人海,何处能寻?康熙说他家好找,京城最大的门楼那家就是,只要你啥时能去,就一定能找到,我可是等着你哩,千万要来啊! 几年后,李郎中的母亲去世,在服丧期满后,他就动身前往京城。一路上,他走街串户,走到哪里就免费为百姓看病,深得人们尊重。到了京城后,他一面行医,一面打听。这天,刚好当年的随从太监外出,认出了此人就是给皇帝治病的李郎中,就上前相见。至此,李郎中才彻底明白,京城最大的门楼就是皇宫,当年诊病的就是当今皇上。 进宫后,李郎中与皇上又是彻夜长谈,最后康熙要封李郎中为御医,长留宫中,跟随左右,享受荣华富贵。李郎中说我不想在深宫中侍奉陛下,要像华佗那样云游天下,为陛下医治万民疾苦。康熙见李郎中如此大义,深为感动,后封李太三“见职平”封号,并立牌坊于大李楼村东。且把“坡河萝卜”做为贡品。以后每年由当地乡绅选“坡河萝卜”为贡品运至京城,百年不断。此后当地百姓中就有了“灵宝苹果、新郑枣,没有坡河萝卜好”的民谚。 小萝卜成就大产业 2009年,郑桥村的郭自强辞去了在外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发展规模化种植坡河萝卜。郭自强承包200亩土地,成立了郑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了坡河、郑桥、坡赵等村的200多户村民为社员,带动大家发展种植坡河萝卜1500亩。 坡河萝卜收获后,郭自强带领社员精心包装,成立销售队伍外出推销,并借助媒体进行宣传,使坡河萝卜很快打开了销路,5公斤一箱的萝卜卖出了15元的高价,比散装萝卜高出三四倍。 为免去社员的后顾之忧,郭自强以高于市场批发价的价格统一回收社员种植的坡河萝卜,还把萝卜缨淘洗、晾晒、腌制、包装,加工成味美价廉的黄菜对外销售。 提起坡河萝卜,郑桥村村民郭永帅感慨地说,他加入合作社后,每年都要种植10亩萝卜,每亩比没有加入合作社前增收600多元。附近村民刘河鹏、郭景豪都是合作社里的种植大户,每年种植萝卜都在百亩以上。 2011年,郭自强注册成立了河南省鑫龙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先后申请注册了坡河、坡河鑫龙、郭薯记三个农产品品牌,并进行了萝卜的绿色食品认证和坡河萝卜的地理性标志认证。经过多年发展,长桥镇坡河萝卜常年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 10月16日,在坡河萝卜种植基地,只见绿油油的萝卜一眼望不到边。郭自强察看着萝卜的长势说,今年的雨水太大,种植了几次才成功,萝卜种植面积只有1000多亩。“从目前的种植情况来看,今年萝卜的市场行情将会十分看好。”郭自强说。 收获装车 由于蔬菜口味好、品质佳、绿色环保,郑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被省市两级农业部门命名为“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平顶山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3年,坡河萝卜被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授予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称号。2013年12月30日,坡河萝卜被国家农业农村部批准对“坡河萝卜”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21年4月,坡河萝卜入选2021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孙书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