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合商报社主管

搜索
乡村振兴科技网 首页 陶瓷 查看内容

孙军老师和他的《中国陶瓷名釉》

2023-11-1 11:19| 查看: 6280| 评论: 0|来自: 原创

  近日,我有幸得到了一本有温度的书,孙军老师所写的《中国陶瓷名釉》。那天我参观了郑州窑青瓷研究院,临别之际,郑州窑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孙军老师送了我那本有着他亲笔签名的书,这令我十分激动。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孙军老师,他的讲解非常精彩,他的言行有温度,暖若炉火。参观结束之后,我细细品读了他的赠书,他的知能造诣有温度,暖如骄阳。
  《中国陶瓷名釉》是一本有温度的书,他是孙军老师多年的“致学制瓷”经验的总结。文字记录着孙军老师对郑州窑青瓷的热爱,孙军老师精彩的讲解也传递着知识的温度。
  孙军老师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他的讲解令我受益良多。在他的引领下,片片瓷片呢喃细语,件件瓷器悄声倾诉,历史的千年尘烟仿佛如在眼前,工匠们的聪明才智似在我心。我无比的震撼,这本书的内容早已经被孙军老师“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中国陶瓷名釉》是一本有温度的书,他是孙军老师在郑州窑青瓷复烧和传承方面斐然成绩的有力见证。
  根据文献记载,郑州从商代就掌握了原始青瓷的烧制技术,它是中国原始青瓷的重要发祥地。在宋代,出产青瓷的柴窑被视为古代名窑之冠。在五代以后,郑州窑柴瓷就神秘的消失了。自此之后,文献中关于柴窑的记载只是寥寥数语。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孙军老师发现了这个陶瓷史上的空白,为了让“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郑州窑青瓷能够得以复烧和传承,孙军老师付出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中国陶瓷名釉》是一本有温度的书,他是孙军老师的青瓷标本库里标本的完美汇总。
  在郑州窑青瓷研究院的青瓷标本库里收藏了中国100余座青瓷口的青瓷标本,共计10万余件(片),孙军老师历经千辛万苦在全国各地把它们收集而来。
  除此之外,在青瓷标本库的一个展区里,还陈列着30多片烧坏了或烧残了的青瓷片,那是孙军老师三、四年的心血结晶,那也是他反复研究郑州窑青瓷复烧的力证。
  为了寻找一切可以当瓷器坯土的材料,孙军老师根据史书的琐碎记载,结合自己的丰富制瓷经验,他跑遍了郑州全域,他走完了郑州的黄河岸边。
  为了钻研郑州窑青瓷的制作工艺,他数次攀登嵩山之巅,向那里的能工巧匠们进行虚心求教。
  为了能够按照古法实现郑州窑青瓷的复烧,他按照古代制作技艺进行反复的研磨配制,他屡败屡战,他越挫越勇。
  经过多年的不断研究和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让郑州窑青瓷得以再次呈现在世人眼前。
  《中国陶瓷名釉》是一本有温度的书,孙军老师用一本有温度的书来影响着每一个人。他让炉火的温度似火暖,他用有温度的文字把郑州窑青瓷的魅力注入到我们的灵魂深处。
  读这本有温度的书,我如沐春风,收获满满,心潮澎湃,所思连连。
  临别之际,孙军老师还赠送了我这本饱含温度的书。他希望我有空的时候读读这本书,最好能给他提出一点建议。
  当孙军老师老师把书赠给我的时候,我是激动的。当孙军老师现场在赠书上为我签名的时候,我最为感动。炉火在我的心中燃烧,骄阳似乎正悬在苍穹,青瓷中闪耀着知识的光芒,书籍里弥散着技能的神韵。
  这是一本呕心沥血之作,“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予人书籍,效用悠长。当我获得孙军老师赠书的时候,我的感动之情顿时奔涌而出,孙军老师再次深深的激励了我。
  我突然觉得,他是那么的可亲可敬,我们又是那样的亲密无间,虽是初见,却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
  他不仅制作出了精美绝伦的郑州窑青瓷,他也把他的“治学制瓷”精神进行了有温度的传递。
  这是一本有温度的书,它呈现了过去,它开启了未来!潘天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