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在位于叶县辛店镇南王庄村的河南尧松食品有限公司红薯粉条加工厂生产车间,机器声隆隆作响。只见身着工装的村民将淀粉倒入箱桶后,不多久便被搅拌均匀成糊状后,便流入密闭的生产线。从密闭生产线出来后,便成为粗细均匀的粉条,又是身着工装的村民将粉条分拣、装袋……“密闭整个过程经过干蒸、冷冻、切割、烘烤,便成为了不加任何明矾的绿色粉条。”村党支部书记翟国松说。 原来,这是该村集体投资800多万元上马的粉条和酸辣粉生产线。目前,正值打粉子做粉条的时期,他们正加紧生产粉条。“我们就是要借助本地优势,延长产业链助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翟国松说。 南王庄村位于辛店镇东南,属山区村,辖7个山区自然村,由于这里的土质很适宜种植红薯,所产出的红薯个儿大、淀粉含量高、口味独特。因此,这里的红薯被国家农村农业部认证为地理标志产品。村民效喜平说:“我在这里干两、三年了,一个月有3000块钱,不但能照顾家,还能照顾孩子。” 拉长产业链条才更能促进增收。近年来,该村在种植红薯的同时,也引导村民打粉子做粉条。为扩大规模效应,南王庄村立足区域特色优势,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村集体+公司”的发展模式,两年多前,该村投资上马了红薯深加工生产线,利用红薯粉做粉条和桶装酸辣粉,重点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形成了从红薯种植、淀粉制作、粉条加工到运输销售的全产业链,也使得南王庄的粉条和酸辣粉的知名度一天天走强。 同时,该村还推出由红薯加工而成的桶装速食酸辣粉,利用电商平台,扩大销售范围。目前,红薯粉条年销售额200余万元,辐射带动周边3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据翟国松介绍,今年,该村除为村民磨红薯打粉子做粉条的同时,还收购了附近薯农800吨的红薯,加工成了100多吨的红薯粉。“这些红薯粉够村生产线‘吃’半年,我们可以多生产优质的粉条和酸辣粉。”他说。 由于红薯粉条口感好且不加明矾,顾客回头率高,虽然粉条生产线刚刚启动,但订购粉条的“回头客”就找上了门。目前,该村每天能生产1吨的粉条,直接包装后发车送给顾客。他给记者算了笔账,按照平均8斤多红薯生产1斤粉条的话,红薯成本不足5元,变成粉条后每斤价格则升至12元。产品畅销河南、四川、山西、深圳等地。 如今,粉条产业发展成为强村富民的好产业,南王庄村走出了“一条产业链富裕一个村”的新路子。 翟国松说,他们将持续深耕红薯深加工,进一步拓宽市场,把绿色、健康的南王庄红薯深加工产品推销得更远,为当地红薯产业提供更强劲有力的支撑。(杨沛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