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合商报社主管

搜索
乡村振兴科技网 首页 产业 查看内容

方城县二郎庙镇:一村一品做强富民产业

2023-9-19 10:48| 查看: 686| 评论: 0|来自: 大河网

  近年来,方城县二郎庙镇“三位一体”整体推进“旅游+林果花卉种植”乡村振兴综合片区建设,通过“一村创一品、一品带一方”,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做精一产、链接二产、融合三产,力争达到“打造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带动一方经济”的目的,赋能乡村振兴。
  目前,该镇的葡萄、黄桃、蓝莓等一批“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呈现出连片发展的新态势。

  “小葡萄”串起“甜蜜链”
  走进葡萄大棚,一串串成熟的葡萄挂满枝头,晶莹剔透、颗粒饱满,令人垂涎欲滴。工人们正在给成串的葡萄修剪、装箱,忙着采摘供应市场,呈现出喜人丰收画卷。
  “自6月1日开园以来,平均每天有120来人入园采摘,日均收入达1万元以上。以前我们庄科村以传统农业为主,群众收入普遍不高,村里能发展起这么多大棚葡萄,多亏了党支部的引领,给村民增收蹚出致富新路。”正如葡萄园负责人田野所说,庄科村的葡萄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离不开党组织的领路。
  近年来,二郎庙镇围绕支部强、产业旺、群众富的目标,探索“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动一批致富能手创办合作社、企业,带头发展特色产业,激发“一村一品”发展内生动力,有效把群众组织起来规模经营、抱团发展。目前全镇已发展葡萄种植上千亩,建有温室大棚20座,亩产达5000-6000斤,涉及周围千余户。

  “黄金果”栽种“致富梦”
  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二郎庙的林果采摘如雨后春笋般方兴未艾。不少在外老乡纷纷回乡创业,二郎庙镇滹沱村的回乡创业大学生崔威就是其中一员。2015年,黄桃园负责人崔威回报桑梓,通过流转土地近80亩,培育黄金水蜜桃、黄金油桃、蟠桃等30多个桃类系列特色品种,成立了百亩“采东篱绿色庄园”。经过八年的科学管护和农技专家指导,黄桃园产量逐年递增,经济效益越来越好,每年黄桃产量至少达5万斤,纯利润收入能达40万元。
  滹沱村还将黄桃产业与休闲采摘巧妙结合,依托望花湖等景区,发展乡村采摘游。香甜“桃经济”,让果农在产业发展中挣上“生态钱”,吃上了“幸福饭”,成为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黄金果”。
  在黄桃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黄桃园也为当地脱贫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目前园内使用长期务工脱贫户16户37人,临时务工脱贫户5户5人。

  “小浆果” 成就“大产业”
  目前,位于望花湖大坝西的百亩蓝莓已进入采收尾期,村民们正利用晴好天气采收蓝莓。
  近年来,随着蓝莓园不断更新完善,逐渐扩大规模至600亩,由原先的生态采摘园逐步形成了一条集农业采摘、拓展训练、农家美食、少儿游乐场为一体的“亲子游”全产业链条,着力打造蓝莓园农旅一体化生态农业建设项目。目前采摘体验区、观光休闲区已建成启用,节假日单日游客接待量突破5000人。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蓝莓产业的发展,不仅实现了农户、企业、村集体经济增收的“三赢”目标,同时拉动了周边摊贩经济,带动了美食、特产的销售。
  目前,方城县二郎庙镇形成了以庄科村葡萄、滹沱村黄桃、吕河村蓝莓等特色生态果品为代表的生态采摘业,并整合镇域内特色产品打造“二郎庙六品”(大乘奇石、普严手串、望花银鱼、二郎三粉、石窝花生、玉皇草编)。同时,以陈堰村“三粉”、酒店村药丸为代表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下一步,方城县二郎庙镇将紧紧围绕“旅游+林果花卉种植”发展定位,聚力“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做好“土特产”文章,扎实推进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薛小磊 杨佳佳/文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