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合商报社主管

搜索
乡村振兴科技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团体标准《肛肠疾病围手术期腕踝针治疗技术规范》初稿审核会在郑州顺利召开

2025-11-25 15:22| 查看: 5696| 评论: 0|来自: 乡村振兴科技网

       2025年11月21日下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团体标准《肛肠疾病围手术期腕踝针治疗技术规范(编号:T/CMEAS P132-2024-3)》初稿审核会于郑州紫荆山宾馆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河南省中医消化病医院)主办,来自全国多家医疗机构的20余位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推进这一中医特色治疗技术的标准化进程。

       一、聚焦围手术期管理,推动技术规范化
       肛肠疾病围手术期管理是影响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腕踝针作为中医特色技术,因其具有"简、便、验"的特点,在术后镇痛与促进功能恢复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但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技术规范不统一、疗效评估标准缺失等问题。为此,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于2025年初批准立项该团体标准,旨在通过制定规范化的操作指南,提升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推动中医药技术在围手术期的科学应用。
   本次审核会是继2025年2月项目启动会后的关键环节。会议由宋聚才教授主持,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河南省中医消化病医院)院长、团标制修订组组长巩跃生教授致开幕辞。巩跃生教授强调了标准制定的紧迫性,指出"腕踝针的推广需以规范化为基石,此次标准的制定将填补中医技术在肛肠围手术期应用的空白,惠及更多患者"。

       二、深入研讨技术细节,完善标准初稿
       在标准起草背景及初稿汇报环节,团标制修订组秘书罗林山教授系统介绍了团体标准《肛肠疾病围手术期腕踝针治疗技术规范(编号:T/CMEAS P132-2024-3)》初稿的整体框架、核心技术内容以及起草工作组的前期工作。

       三、凝聚专家共识,展望技术未来
       随后,与会专家围绕标准初稿进行了深入且细致的讨论,为标准的完善提供了宝贵的专业意见,主要议题包括:
       1.技术参数的标准化:对针刺深度、留针时间、刺激频率等关键参数进行了逐一探讨,以确保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重复性。
       2.辨证施治的精细化:重点讨论了针对风伤肠络证、湿热下注证、脾虚气陷证、气滞血瘀证等不同证型的配穴方案,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
       3.多模式镇痛的整合:探讨了将腕踝针与药物及其他非药物镇痛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方案,以期达到最佳镇痛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4.质量控制与安全预案:明确了疗效判定标准、操作人员资质要求,并完善了晕针、断针、血肿等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流程,为技术的安全推广保驾护航。
       5.多中心临床验证:会议确定了下一步开展多中心临床验证的计划,以收集更广泛的临床数据,进一步验证和完善技术规范。

       团标制修订组副组长张威教授在后续的工作部署中,明确了团标制修订后续的时间节点和任务分工。

       会议最后,巩跃生教授进行总结发言,他感谢各位专家的辛勤付出,并强调本标准制定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推广的重要实践。项目组将秉承"传承创新、科学严谨"的原则,根据本次审核会的意见对标准初稿进行修改完善,加速推进后续工作,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实现。


       此次审核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团体标准《肛肠疾病围手术期腕踝针治疗技术规范(编号:T/CMEAS P132-2024-3)》的制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要进展,为该项中医特色技术的规范化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李新民   罗林山)
       相关链接:巩跃生教授简历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生态生命安全院院士、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河南省中医消化病医院)院长。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肛肠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副会长、全国肛肠学科名专家、河南省肛肠学科名专家、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肛肠学科协同创新共同体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郑州市中西医结合肛肠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从事中医药防治大肠肛门病40余年,国家中医专科区域诊疗中心(肛肠)、国家中医优势专科(肛肠)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河南省级优质中医学术流派与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宋氏痔漏疗法”代表性传承人,研制出了30余种中药专科制剂、10余种专科设备,主持省市科研课题10项,获得河南省科技成果9项,获国家专利10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著作3部,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名中医等荣誉称号。当选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的院士,不仅是对他个人学术成就的肯定,也展现了中国肛肠病治疗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返回顶部